武松将潘金莲提供的关于细作特征及金国使者线索,连夜禀明了宋江与吴用。吴用闻言,羽扇轻摇,眼中精光闪烁:“若潘娘子所言不虚,则内奸网络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深。事不宜迟,当以雷霆手段,速战速决!”
次日,梁山泊看似如常,暗地里却已布下天罗地网。戴宗的人手根据潘金莲提供的“对新人异常挑剔排挤”、“常出现在关键信息流经处”等特征,结合之前对笔迹、行踪的排查,迅速锁定了几个高度可疑的目标,其中就包括文书房那个沉默寡言的誊抄先生,以及步军营中一个平日以“老资格”自居、对秦明、呼延灼部下降卒多有刁难的小头目。
与此同时,对外通信的查访也发现了异常——伙房那名已被控制的赵四的同党,试图利用往山下倾倒泔水的机会,将一枚蜡丸投入预定地点。戴宗的人手悄无声息地截获了蜡丸,里面赫然是梁山近日调整后的部分水寨布防草图!
人赃并获!
没有再进行繁琐的审讯和拉扯,宋江与吴用深知大战在即,内部必须铁板一块。就在当日下午,聚义厅前擂鼓聚将。
所有头领、大小头目乃至部分士卒被召集于此。气氛肃杀,高台之上,宋江面色沉凝,吴用立于身侧,武松按刀站在前列,眼神冷冽如冰。潘金莲也被允许站在精舍门口的阴影处观望,顾大嫂陪在她身边。
几名被锁链捆缚的嫌犯被押至台前,其中包括那誊抄先生、步军小头目以及试图传递蜡丸的伙夫。人证物证俱在,由戴宗一一陈述其罪状:私通外敌,泄露军机,意图在战时制造内乱。
“尔等还有何话说?”宋江的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誊抄先生面如死灰,低头不语。步军小头目却梗着脖子,试图狡辩,目光怨毒地扫向武松和精舍方向,嘶喊道:“我等忠心耿耿,皆因那来历不明的妖女……”
“住口!”武松猛地踏前一步,声若雷霆,打断了他的话,“死到临头,还敢攀诬!尔等罪行,铁证如山!与金国勾连,欲毁我梁山基业,罪无可赦!”
他根本不给对方再提及潘金莲的机会,直接将其言行定性为垂死挣扎的攀诬。此举既是为了保护潘金莲,避免节外生枝,也是向所有人表明他对此事的态度——内奸就是内奸,与潘金莲无关!
吴用适时上前,羽扇指向那名小头目,冷声道:“你口口声声忠心,却屡屡排挤新上山的兄弟,破坏山寨和睦,此乃其一;暗中记录山寨防务调整,此乃其二;与已被正法的赵四过从甚密,此乃其三!更有截获密信为证,笔迹虽经模仿,但起笔习惯与你平日记录军务的笔迹暗合!还敢狡辩?!”
一番话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将那小头目驳得哑口无言,脸色惨白。
宋江见状,不再犹豫,大手一挥,厉声道:“梁山泊替天行道,最恨背信弃义、卖友求荣之徒!将此数人,拖下去,依寨规处置,以儆效尤!”
命令一下,李逵、刘唐等早已按捺不住的悍将领命上前,如狼似虎般将几名面如土色的内奸拖往刑场。不过片刻,远处便传来数声凄厉的惨叫,随即戛然而止。
整个聚义厅前广场鸦雀无声,唯有风吹旌旗的猎猎作响。肃杀之气弥漫,所有人都被这铁血手段所震慑。一些原本心中或许还有些其他想法的人,此刻也彻底收敛了心思。
宋江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痛而坚定:“诸位兄弟!内奸已除,乃我梁山之幸!然,高俅老贼十万大军已至水泊之外,大战一触即发!望我梁山上下,自此摒弃前嫌,同心同德,共御外侮!凡有再敢心怀异志、扰乱军心者,犹如此辈!”
“同心同德!共御外侮!”武松率先振臂高呼。
“同心同德!共御外侮!”台下众人受其感染,纷纷应和,声浪震天,先前因肃奸而产生的阴霾与猜忌,似乎在这一刻被这同仇敌忾的气势一扫而空。
站在精舍门口的潘金莲,看着武松挺拔而决绝的背影,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呼喊,心中百感交集。内奸得除,她的嫌疑虽未公开洗刷,但在武松强势的维护和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已无人再敢公然质疑。她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但也明白,真正的考验——高俅的大军,即将到来。
武松在散场后,大步走向精舍。他看着潘金莲,目光不再有之前的挣扎与怀疑,只剩下军人般的简洁与坚定:“内奸已清,你所言非虚。眼下大敌当前,布防图需尽快完成。山寨安危,系于一线。”
潘金莲重重地点了点头:“金莲必竭尽所能。”
肃奸风暴以最激烈的方式戛然而止。梁山泊在付出鲜血的代价后,内部暂时达成空前的统一。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短暂的平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时刻。高俅的十万大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即将落下。梁山的命运,武松与潘金莲的未来,都将在接下来的血与火中,接受最终的考验。
铁腕肃奸,血染刑场。疑云散尽,内部暂归统一。然雷霆手段之后,便是黑云压城。高俅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梁山泊迎来生死存亡之战。潘金莲凭借关键线索赢得喘息之机,她与武松的关系在危机中走向新的阶段,而更大的风暴,已至眼前。
喜欢金莲重生在开窗时,今世做良人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金莲重生在开窗时,今世做良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