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卖西洋镜的摊子,摊主正吆喝着:
“来看来看!西洋镜哟!上海风光!洋人跳舞!一文钱一看!”
张阳来了兴趣,付了两文钱,和李栓柱各看了一次。
所谓西洋镜,其实就是个木箱子里放着几张图片,通过放大镜看去,显得立体生动。
李栓柱看得啧啧称奇:
“哎呀妈呀!那洋婆子穿得真少!”
张阳看得好笑,这来自未来的他看来粗糙无比的玩意儿,在这个时代却是稀奇物件。
接着,两人又去茶馆听了场评书。说书人口若悬河,讲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叫好。
张阳也要了一壶茉莉花茶和一碟瓜子,与李栓柱边听边嗑。
这一刻,他暂时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和军营的压抑,沉浸在市井的烟火气中。
“阳哥,当官老爷也就这样了吧?”李栓柱羡慕地看着那些穿着长衫、摇着折扇的茶客。
张阳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心里明白,这些看似悠闲的茶客,或许明天就会因为捐税、战乱或者其他什么变故,从天堂坠入地狱。这个时代,没有人是真正安全的。
从茶馆出来,已是下午时分。阳光透过薄云,洒在青石板路上,温暖而不炙热。
“栓柱,今天玩得高兴不?”
张阳问道。
“高兴!太高兴了!”
李栓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我长这么大最高兴的一天!”
张阳也笑了:
“走,咱们再逛逛,然后就回营了。”
两人沿着街道慢慢走着,不时在摊前驻足。
张阳买了几双厚袜子和一些日用品,又给李栓柱买了双新布鞋。
就在这时,张阳无意中一瞥,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税警队的刘阎王!
但他没有穿军装,而是一身绸缎长衫,戴着礼帽,打扮得像个商人。
更奇怪的是,刘阎王鬼鬼祟祟地钻进了一条小巷。
张阳心里一动,对李栓柱说:
“栓柱,你在这儿等我一下,我有点事,马上回来。”
“阳哥,你去哪儿?”李栓柱问道。
“马上就回来,你在这儿等着,别乱跑!”
张阳说完,快步跟了上去。
刘阎王在街角站了片刻,突然加快脚步,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
张阳不敢怠慢,悄悄跟了上去。
小巷曲折幽深,两旁是高高的砖墙,少有人迹。
刘阎王显然对这里很熟悉,七拐八绕,步伐很快。
张阳借助墙角的阴影和杂物堆作掩护,小心翼翼地跟着,心跳不禁加快。
在一处拐角,刘阎王突然停下脚步,回头张望。
张阳急忙闪身躲到一个破旧的鸡笼后面,屏住呼吸。
幸好刘阎王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很快又继续前行。
张阳借助杂物的掩护,小心翼翼地跟着。
他心跳加速,既紧张又兴奋,感觉自己像是在演谍战剧。
最终,刘阎王在一段看似普通的城墙根下停住脚步。
这段城墙年代久远,砖石斑驳,缝隙中长着杂草。
张阳躲在一棵老槐树后,远远观察着。
只见刘阎王再次警惕地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迅速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塞进了城墙的一道裂缝中,然后又从裂缝中取出另一个小布包揣入怀中。
整个过程不过眨眼工夫。
做完这一切,刘阎王立即转身离开,步伐比来时更快。
张阳心中狂跳。
这分明是间谍交接情报的方式!刘阎王果然有问题!
等刘阎王走远后,张阳又等待了片刻,确认没有异常,才快步走到那段城墙下。
他仔细查看那道裂缝,发现它比看起来要深,里面似乎被人为掏空了一部分,形成一个隐蔽的空间。
张阳深吸一口气,伸手探入裂缝。指尖触到一个粗糙的布包,他的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
取出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封信
张阳拿起信封,发现信封没有封口,他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信上写的是:
“夹江东门守军已买通,三日后午夜,城门举火接应”。
信中还附有夹江县城守军的简略布防图及通关暗号。
张阳的心狂跳起来。这分明是刘文辉的二十四军要攻打夹江,而刘阎王竟然做了内应!
他拿着信一路小跑,回到主街,找到还在原地等待的李栓柱。
“阳哥,你去哪了?这么长时间!”李栓柱抱怨道。
“别问了,快回营部!有要紧事!”
张阳脸色凝重,拉着李栓柱就往回走。
回到营部,张阳让李栓柱先回营房,自己直奔团部去找李振武参谋。
到团部后被告知李参谋去师部开会了,张阳又不得不匆匆赶到师部,刚好在师部门口遇见开完会,正准备离开的李振武。
李振武见张阳急匆匆地进来,他有些惊讶:
“张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