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宾团部。
窗外秋雨淅沥,敲打着青瓦,发出沉闷的声响。
会议室里,气氛却比天气更加凝重。
张阳、陈小豆、李拴柱三人再次聚首,桌面上摊开着宜宾保卫战的详细战报和一份粗糙的敌我火力对比图。
张阳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战报上关于炮火损失的那一栏,声音低沉而严肃:
“上次我们能守住宜宾,运气和工事占了很大成分。但仔细看战报,我们其实并没在正面战场上占到任何便宜,甚至可以说打得很憋屈,很吃亏!”
李拴柱挠挠头,有些不解:
“团长,咱们不是赢了吗?还缴获那么多……”
“那是结果!我说的是过程!”
张阳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后怕和反思。
“你们想想,战斗中最要命的是什么?是刘文辉那几十门迫击炮,还有那几门山炮!我们的弟兄,有多少是还没看见敌人,就被他们的炮火炸死炸伤在工事里的?我们辛辛苦苦修了小半年的防御体系,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事被他们的炮火彻底摧毁!要不是小豆最后奇袭南溪,断了他们的补给和退路,再让他们这么轰上两天,宜宾城还能不能守住,都是未知数!”
他站起身,走到那张火力对比图前,用红笔在上面画了两个极其悬殊的圆圈:
“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刘文辉投入的兵力是我们的三倍以上,这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他的炮兵!我们呢?全团就只有三门老掉牙的迫击炮,射程近,精度差,炮弹还少得可怜!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压制和反制!只能眼睁睁挨炸!”
他的目光扫过陈小豆和李拴柱,变得无比深邃:
“这还只是和刘文辉打。如果……如果将来,我们对上的是日本人呢?”
“日本人?”李拴柱和陈小豆都是一凛。
“对!日本人!”张阳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上次说过,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军队的装备水平,远非刘文辉这种土军阀可比!他们一个甲种师团,装备的火炮数量和威力,可能是刘文辉这次投入的十倍甚至几十倍!而且大多数都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山炮、野炮,甚至重炮!如果以我们现在这点家当去跟日本人硬碰硬,那就不叫打仗,那叫送死!叫以卵击石!”
这话像一盆冰水,浇得李拴柱透心凉,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将宜夷为平地的可怕景象。
陈小豆深吸一口气,凝重地点头:
“团长所言极是。火力差距,确实是我们的致命短板。必须尽快弥补。”
“怎么弥补?”张阳目光灼灼。
“两个方面!第一,工事!这是我们以弱胜强的老本钱,不能丢!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防炮工事,要挖得更深、更坚固、更隐蔽!要让我们的士兵在敌人炮火准备时,有地方躲,能活下来!”
“第二,就是发展我们自己的火力!”他加重语气。
“特别是炮兵和自动火力!重机枪我们有不少,防守有余,但太笨重,机动性太差,不利于进攻和野战。在班排一级的战术中,缺乏持续可靠的火力支柱。我们需要轻机枪!最好是能配备到每个班一挺!”
“每个班一挺轻机枪?”
李拴柱倒吸一口凉气。
“那得多少挺?咱们现在全团也就不到三十挺吧?”
“所以要买!要造!”
张阳断然道:
“还有迫击炮!这东西结构相对简单,重量轻,机动性好,曲射火力,非常适合我们的地形和战术!也要大量装备!”
他看向陈小豆:
“小豆,还得再辛苦你跑一趟重庆。去找那些外国洋行,详细咨询一下,欧美目前最先进,同时也最适合我们中国军队使用的轻机枪和迫击炮,是哪几种?性能如何?价格如何?有没有现货或者订货渠道?”
“是!团长!我立刻准备出发!”
陈小豆毫不犹豫地应下。
重庆,这座长江上游的繁华都市,永远是各路军阀、洋行、商会云集之地。
陈小豆轻车熟路,再次以“川南商人”的身份,穿梭于各大洋行之间。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而专业。他没有泛泛地打听军火,而是直接找到了几家信誉最好、实力最雄厚的军火洋行,如礼和、慎昌、怡和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需要采购一批性能可靠、技术先进、易于维护且适合中国战场环境的轻型自动武器和迫击炮。
洋行的买办们见来老主顾来了,而且这次问得如此专业,自然不敢怠慢,纷纷拿出最新的产品目录和技术资料,极力推销。
经过几天的反复对比、咨询甚至实地查看了部分样品后,陈小豆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几天后,他风尘仆仆地赶回宜宾,带回了厚厚一摞资料和几个关键的信息。
“团长。”
陈小豆顾不上休息,直接在团部向张阳和李拴柱汇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