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冬日上午,“四川军事学院”的成立仪式在校舍前的操场上隆重举行。
操场上旌旗招展,新编第九团营以上军官、教导队选拔出来的优秀尉官,以及部分士兵代表整齐列队。
虽然队伍比不上德国顾问团那样刻板整齐,但也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主席台布置得简单而庄重。张阳一身戎装,站在中央。
身旁分别是德国顾问团团长冯·施密特上校、参谋长刘青山、一营长陈小果等人。
德国顾问团的全体成员也都身着笔挺的德国军服,站在主席台一侧,显得格外醒目。
张阳首先发表了讲话,他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语气沉稳而有力:
“弟兄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成立我们自己的‘四川军事学院’!为啥子要办这个学院?很简单,我们要打胜仗!我们要活下去!更要让我们的家人老乡,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孔:
“以前,我们打仗,多半是靠一股血勇,靠兄弟义气,靠经验!这没错!但是,不够!远远不够!现代战争,打的是装备,是后勤,是纪律,是战术!是学问!”
他指向身旁的德国顾问团:
“这十一位德国教官,都是我花了重金,千里迢迢从欧洲请来的老师!他们经历过世界大战,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技术!从今天起,他们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要像尊重我一样尊重他们!要认真学,拼命学!把他们肚子里的东西,都给我掏出来!”
“我宣布!正式聘任冯·施密特上校,为我们四川军事学院的首任院长!”
张阳大声宣布,并亲自将一份聘书交到冯·施密特手中。
冯·施密特上校上前一步,接过聘书,然后面向台下,用德语发表了简短有力的讲话,由翻译进行翻译:
“我很荣幸接受张团长的聘任。军事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将竭尽所能,将德意志军事体系的精华传授给你们。这个过程将是严格甚至艰苦的,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们和你们的部队变得更加强大。希望你们做好准备。”
他的讲话言简意赅,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让台下的军官们不由得挺直了腰板。
随后,张阳又宣布了其他德国军官的聘任:
两名中校和三名少校担任教授,负责战略战术、步兵操典、后勤管理等课程;五名上尉分别担任炮兵、工兵、通讯、辎重、军医专业的首席教官。
仪式结束后,军官们解散,但首批内定的学员们——各营主官(营长、副营长)和通过教导队考核的尉级军官——被留了下来,与德国教官们进行了一次初步见面会。
见面会的气氛稍微轻松了一些。德国教官们开始逐一介绍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和专业要求。
负责炮兵训练的霍夫曼上尉(由翻译介绍,下同)说道:
“炮兵是战争之神。我将教你们如何计算弹道,如何协同步兵,如何发挥火炮的最大威力。你们现有的迫击炮,只是开始。”
负责工兵的穆勒上尉说道:
“工兵不仅仅是挖战壕。筑城、架桥、爆破、排雷,甚至建造道路和防御工事,都是工兵的职责。你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给敌人制造麻烦。”
负责通讯的贝克上尉强调:
“现代战争,信息传递的速度决定胜负。我将教你们如何使用电话、电台,甚至旗语和灯光信号,确保命令能够准确快速地传达。”
负责辎重的舒尔茨上尉说道:
“军队靠胃行军。后勤补给线是部队的生命线。如何规划行军路线,如何管理粮草弹药,如何组织运输,这些学问,丝毫不比冲锋陷阵小。”
负责军医的沃尔夫上尉最后说道:
“我的任务是教你们如何尽可能多地在战场上活下来。战场急救、卫生防疫、伤病员后送,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士兵的生命和部队的士气。”
教官们的介绍,为这些大多出身行伍、习惯了拼刺刀和冲锋的军官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第一次如此系统地了解到,原来打仗还有这么多门道。李猛听得目瞪口呆,小声对旁边的李栓柱嘀咕:
“龟儿子的,打个仗还这么多讲究嗦?比老子当年在袍哥会砍人复杂多了……”
李栓柱也挠挠头:
“听起来是有点门道……怪不得人家德国佬厉害……”
见面会结束后,冯·施密特院长召集所有德国教官开了一次内部会议。
张阳和陈小果列席。
“先生们,”冯·施密特神色严肃,“张团长给予了我们极高的礼遇和充分的信任,我们也看到了他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的决心和投入。现在,轮到我们展现专业素养的时候了。”
他拿出了一份初步的工作计划:
“在未来三个月,我们的核心任务有以下几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