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七杀佣兵团的会面定在三日之后。这段时间,林小邪并未放松,反而更加疯狂地投入对“力量”本质的探索。黑蛇帮的威胁暂解,但苏神医的软刀子和妹妹林小雨的隐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他深知,仅靠“共工一号”这种不稳定的大杀器是不够的,他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与团队的实力,需要将“科学修仙”的理念,从法器制造,深入到修行本身。
夜深人静,林小邪没有打坐吸纳灵气,而是对着墙上新绘制的大量图表和公式陷入沉思。上面不再是简单的符文结构,而是充满了受力分析、能量流动矢量图、甚至是他基于观察假设的“灵子”运动模型。
“传统的修炼,太粗糙了!”他对一旁陪伴的墨灵阐述着自己的理论,“只知道按功法运转周天,吸纳灵气,但为什么是这条路线?为什么这个穴位是关键节点?灵气的本质是什么?它如何与我们的身体,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全是模糊的‘感悟’和‘玄之又玄’!”
他指着一条标准的“庚金剑气”运行路线图。
“看,灵力从丹田出发,沿手太阴肺经至指尖发出。但为什么是这条经络?因为它对金系灵力的‘阻抗’最小?还是因为它能形成特定的‘灵压差’和‘谐振频率’?”
他拿起炭笔,在旁边画了一条略有偏差的虚线。
“如果我们稍微偏移0.3个穴位单位,绕过这个灵阻节点,虽然路径长了百分之五,但整体能量损耗会不会降低百分之十?发射速度会不会提升?”
墨灵听得美目圆睁,这种将人体经脉视为“灵能回路”进行优化设计的思路,简直闻所未闻!
“还有灵根!”林小邪眼神狂热,“为什么会有灵根资质之分?仅仅是亲和度不同?不!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先天灵子接收与转化效率’的差异!劣灵根,可能是‘接收天线’灵敏度低,或者‘内部电路’电阻太大!”
他拿出几块测试用的、属性各异的低阶灵石,连接上他自制的、布满符文和导线的“灵能示波器”(雏形)。
“看,不同属性灵石释放的灵波,频率、振幅、波形都有细微差异!金系尖锐,木系绵长,水系柔和……如果我们能精确测量并模拟这些波动,是否就能人为制造出‘伪灵根’效果?甚至……优化现有灵根?”
他开始尝试用极其微弱的电流(通过雷系符文产生)刺激自身的某些次要穴位,同时用神念内视,观察灵力流的变化,记录数据。过程极其凶险,稍有不慎便是经脉受损,但他乐此不疲。几次小规模的实验失败(导致手臂暂时麻痹)后,他居然真的找到了一处无关紧要的支脉,通过微调灵波频率,使其对庚金灵力的流通效率提升了约百分之二!
虽然提升微乎其微,但这证明了“科学优化功法”的可行性!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修行之路!
“哈哈哈!成功了!百分之二!”林小邪举着微微冒烟(轻微过载)的手臂,兴奋地大喊,“这意味着理论上,只要数据足够,我能把任何垃圾功法的效率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
墨灵赶紧给他敷上特制的“电路修复膏药”(清凉散改良版),心疼又无奈:“林大哥,你这也太拼了!万一……”
“怕什么!科学实验哪有不冒险的?”林小邪满不在乎,“这叫‘人体潜能开发投资’!现在投入点风险和疼痛,未来收获的是成倍的力量!这投资回报率,杠杠的!”
他甚至开始规划:“等这套‘功法优化系统’成熟了,咱们就开个‘林氏科学修仙补习班’,专治各种灵根不振、功法瓶颈!收费嘛,按提升效果百分比算,上不封顶!保证比那些故弄玄虚的老古董讲道管用多了!”
对修行本质的深入思考,也反哺了“盘古计划”。之前“共工一号”的问题在于能量释放过于狂暴,不可控。林小邪意识到,真正的关键不是释放多少能量,而是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引导这些能量。
“我们不能只追求当量,更要追求‘精准’和‘效率’!”他在实验室里对墨灵团队宣布,“想象一下,如果把‘共工一号’爆炸的能量,约束成一道极细的射线,或者一个持续存在的‘领域’,其杀伤力和实用性会如何?”
他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灵能约束场理论”。
目标是在高压缩灵能核心外围,构建一个强大的、稳定的灵能磁场或力场,如同一个无形的“反应炉壁”,约束内部狂暴的能量,并使其按照预定方向释放。
这需要更复杂的符文阵列,以及对空间灵力结构更深的理解。林小邪再次将前世的物理知识(尤其是电磁学和流体力学)与修真符文相结合,设计了数种“约束灵阵”的模型。
实验过程同样充满风险。一次失败的约束场测试,导致能量泄漏,瞬间将精钢打造的实验台汽化了一半,强烈的灵能风暴差点掀翻屋顶。
“记录数据!约束失败,第三号阵列在临界点出现灵涡塌陷!能量逸散模式符合‘灵子隧穿效应’预测!”林小邪一边扑灭身上的灵火,一边兴奋地大喊,仿佛刚才的危险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插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