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净尘符石”在昏暗的石屋中,如同三颗微缩的月亮,散发着恒定而柔和的乳白色光晕。林小邪没有急于动身前往遥远的骸骨平原,那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到达的地方。他需要力量,需要准备,更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而手中这三块符石,就是他窥探此界能量应用技术的第一个窗口。
林小邪盘膝坐下,将状态调整到最佳。他没有立刻注入灵力激发符石,而是首先进行了最基础的物理观测。
他取出自制的放大镜(水晶片),仔细观察符石的每一个细节。符石呈不规则的扁平椭圆形,表面光滑,触手温润,材质非金非玉,更像是一种能量固化后的结晶态。其上的白色光晕并非均匀散发,而是由内部无数极其细微、如同毛细血管般交织的灵能回路自然透射而出。
“能量回路密度极高,结构复杂且高度自相似,像是某种……分形几何在能量维度的体现?”林小邪越看越心惊,这工艺水平,远超他之前见过的任何法器,甚至隐隐触摸到了某种法则的层面。
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神念探入,但符石表面立刻泛起涟漪,将他的神念柔和而坚定地阻隔在外。“内置识别与防护机制……看来暴力拆解不可行。”
但这难不倒他。他取出了那枚得自沼泽毒螯蟒的、能量属性相对阴寒剧毒的墨绿色晶核。他假设,这种与符石净化属性相克的能量,或许能干扰其内部平衡,暴露出某些结构弱点。
他小心翼翼地将晶核靠近其中一块符石。果然,当晶核的阴寒能量场与符石的净化力场接触时,符石的光芒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频率极高的闪烁,内部那些细微的灵能回路,在林小邪高度集中的感知中,显现得更加清晰了一瞬!
“有效!”林小邪心中大喜,立刻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如同最高速的摄像机,将那些惊鸿一瞥的回路结构强行记忆下来。他不敢持续太久,以免损坏符石。
随后,他又尝试注入不同属性、不同强度的灵力,观察符石的能量响应、净化力场的范围和强度变化,记录下大量数据。
几天时间里,林小邪几乎足不出户,全身心投入到对符石的研究中。他用掉了十几张自己鞣制的狼皮,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回路结构草图、能量流动矢量图和复杂的计算公式。那一百枚银梭,他几乎没怎么动用,反而又去找老哈克,用部分银梭换购了一些用于能量测试的辅助材料和工具。
“妈的,这研究烧起钱来,比打架还狠!”他看着迅速缩水的钱袋,心疼得直抽抽,但眼神中的兴奋却丝毫未减。他清楚,这方面的“投资”,带来的回报将是颠覆性的。
期间,安娜派人来询问过他是否还有新的收获,显然对那颗毒螯蟒晶核的来历依旧存疑,也对他这个“运气好到爆”的冒险者产生了更深的好奇。
林小邪以“养伤”和“研究沼泽地图”为由搪塞了过去,但也没有完全断绝联系。他“无意间”向使者透露,自己正在尝试用一种“土办法”增强净尘符石的效果,但遇到了点“小麻烦”。这是他抛出的又一个诱饵,既展示了价值,也保持了神秘感,更是一种无形的警告——别把我当傻子,我也有我的门道。
他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在没有足够自保能力前,绝不能暴露自己正在破解符石核心技术的举动。但同时,他也不是那种吃独食的人。他已经在考虑,未来若真能有所突破,或许可以用某种“受限”的技术版本,与黑荆棘交换前往骸骨平原的庇护或资源。
经过不眠不休的研究和推演,林小邪终于对净尘符石有了突破性的理解。
这符石的核心,并非他最初想象的简单能量阵列,而是一个微型的、能够与天地间某种特定“净化”法则产生共鸣的“谐振器”!
那些复杂的内部回路,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能量,更重要的是调整符石自身的“灵频”,使其与宏观世界的“净化法则”同步,从而引动法则之力,形成净化力场。它消耗的能量,更多是用来维持这种“谐振状态”,而非直接用于净化。
“难怪能量利用效率如此之高……这简直是把‘借天地之力’做到了微观极致!”林小邪感到震撼。这与他的“科学修仙”理念不谋而合,都是试图理解并利用世界的底层规则。
他甚至大胆推测,那“净化法则”可能并非唯一,应该还存在其他属性的法则(如火焰、雷霆、生命、死亡等),而相应的,也应该存在与其他法则共鸣的符石或法器!
“如果我能掌握这种‘灵频谐振’的技术,岂不是可以自己‘编程’,制造出针对不同需求的‘法则武器’或工具?”一个浩瀚无垠的可能性,在他面前展开。
星舰启新程:目标——骸骨平原!
研究的初步成功,给了林小邪巨大的信心。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灰岩镇周边挣扎求生。妹妹林小雨可能所在的“骸骨平原”,如同一盏遥远的明灯,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