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息了半日,林小邪勉强压下了内腑的震荡,但耳中的嗡鸣依旧持续,听力尚未完全恢复。他苦笑着摸了摸依旧渗血的耳朵:“这下真成半聋了……希望别是永久性损伤。”作为一名研究者,感官的敏锐至关重要。
他展开地图,确认自己的位置。穿过咆哮峡谷,前方是一片标注着“沉寂黑沼”的广阔沼泽地带。地图上的标记极其简略,只用潦草的字迹写着“泥淖陷足,常有瘴气,慎入”。
“沼泽……”林小邪看着地图,眉头再次拧紧。这种地形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咆哮峡谷,甚至更加隐蔽和诡异。陷坑、毒虫、瘴气,还有可能存在的沼泽生物,每一样都足以致命。
他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装备。经过峡谷的摧残,“风行骨足”有些磨损,但核心结构完好。蚀魂狼的晶核和风吼石都是新材料,暂时没有合适的应用方式。丹药储备还算充足。
“不能贸然进去。”他吸取了峡谷的教训,决定先进行周密的侦察。
他沿着黑沼的边缘缓慢移动,仔细观察。沼泽上空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带着甜腥气的灰绿色瘴气,泥土是诡异的漆黑色,表面看似平静,偶尔却会冒出一两个腐败的气泡。一些扭曲的、没有叶子的枯树如同骨架般矗立在沼泽中。
他的目光很快被沼泽边缘一种特殊的植物吸引。那是一种低矮的、贴着地面生长的紫色苔藓,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微弱的荧光。更奇特的是,这些苔藓周围的黑色泥土,似乎比其它地方更加“坚实”一些,不像别处那样看起来松软粘稠。
“趋避瘴气的植物?还是能固化泥土?”林小邪的科研神经被触动了。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取出一根特制的长柄探针(用坚韧兽骨打磨而成),轻轻触碰那紫色苔藓。
苔藓没有任何反应。但他用探针试探其周围的泥土时,发现这里的泥土确实具有一种奇特的“韧性”,不像普通淤泥那样容易下陷。
他采集了一些紫色苔藓的样本,又小心地挖取了一些其根部的特殊泥土。
“有意思……这种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含水量,似乎形成了一种非牛顿流体的特性?”他用手指捻了捻那黑色的泥土,感受着那种“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奇特触感。用力戳刺时,它表现出一定的固体刚性;但轻轻放上去,又会慢慢下陷。
非牛顿流体防御构想:科学原理的再次闪光
这个发现让他脑中灵光一闪!
“非牛顿流体……剪切增稠效应……”他回想起地球上的知识。如果这沼泽的大部分区域都具有类似特性,那么快速通过或许比缓慢行走更安全?因为高速冲击时,泥沼表面会瞬间变硬,反而能提供支撑?
但这只是一个理论猜想,风险极大。万一判断错误,或者某些区域特性不同,瞬间就会没顶。
他需要验证,并找到一条相对安全的路径。
就在他蹲在沼泽边,全神贯注地研究泥土样本时,一阵微弱的、带着惊恐的呼救声,伴随着某种生物的低沉嘶吼,从沼泽深处隐隐传来。
林小邪动作一僵,眉头紧锁。
“麻烦来了……”他内心极度抗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知道是不是陷阱?我自己都半残状态,还去管闲事?”
他试图忽略那声音,继续自己的研究。但那呼救声断断续续,夹杂着绝望,让他无法完全静心。脑海里浮现出妹妹可能遭遇危险时无助的模样……
“妈的!”他低骂一声,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老子真是……算了!就当是测试一下这沼泽的特性!对,是为了科研数据,不是为了救人!”
他给自己找了一个“科学实验”的借口,勉强说服了自己那点尚未泯灭的侠义之心。他迅速将采集的样本收好,激活“风行骨足”,调整到一种高频低幅的震动模式——这是他根据非牛顿流体理论临时设想的一种应对策略,试图通过高频震动来“欺骗”泥沼,减少下陷力。
他循着声音,谨慎地踏入黑沼边缘。脚下传来的触感果然奇特!在高频震动的“风行骨足”作用下,他并没有立刻下沉,而是如同踩在一种富有弹性的胶体上,只是微微下陷。
“有效!”林小邪心中一喜,但不敢大意,将速度控制在一种既能维持表面硬化,又不至于失控的节奏,朝着呼救声的方向快速掠去。
前行了约百米,穿过一片枯树林,他看到了求救者。
那是一个穿着破烂皮甲、浑身沾满黑泥的年轻猎人,正惊恐地趴在一小块相对坚实的土丘上。而在他前方不远处的泥沼中,一头体长超过三米、覆盖着厚重黑色鳞甲的巨蜥,正缓缓从泥浆中浮现。它有着粗壮的四肢,扁平的头部,一双冰冷的黄色竖瞳死死盯着猎人,长满利齿的大口中滴落着粘稠的唾液。
“泥沼巨蜥……”林小邪认出了这种妖兽,资料记载其力量巨大,防御强悍,尤其擅长在泥沼中潜伏和攻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