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首批三门“41式-1型”105毫米榴弹炮及一百五十发炮弹,历经七天七夜的秘密行军,如同三把悄无声息抵达战场的“重锤”,被部署在晋察冀军区某攻坚阵地后方一个精心伪装的炮兵阵地上。前线指挥部对这来自兄弟部队、传说中能“啃硬骨头”的利器,寄予了厚望,也带着一丝审慎的期待。他们迅速从各部队抽调了最优秀的炮手,与瓦窑堡派来的几名技术骨干(随炮队前来,负责初期指导和维护)一起,临时组建了一个重炮加强连。
他们的目标,直指日军这个据点的核心,也是阻挡我军进攻步伐的最大绊脚石——一座依托山体修建、被日军吹嘘为“永固堡垒”的核心大型碉堡。这座碉堡完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情报显示其关键部位的墙体厚度达到惊人的1米!它居高临下,控制着通往据点腹地的唯一通道,内部配置了多挺重机枪和一门步兵炮,火力凶猛,此前我军组织的数次爆破和抵近攻击,均因无法有效摧毁其结构而失利,伤亡不小。
战斗发起前夜,重炮加强连的临时指挥所里,气氛凝重。煤油灯下,摊开着侦察兵冒死绘制的碉堡结构草图。王团长亲自坐镇,瓦窑堡来的技术代表,一位姓吴的沉稳老兵(曾是试射班的骨干),正在向炮手们讲解“41式”的特性和使用要点。
“同志们,咱们这炮,劲儿大,但也娇贵!”吴老兵指着图纸上碉堡最厚实的位置,“瞄准这里,底座!用延期引信,让炮弹钻进去炸!咱们不求一下子把它炸上天,但要给它开膛破肚!只要炸开一个口子,咱们的步兵兄弟就能冲进去!”
一个年轻的炮兵排长还是有些担忧:“吴班长,那碉堡有一米厚,咱们这炮……真能行?”
吴老兵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憨厚又自信的笑容:“把心放肚子里!咱们在瓦窑堡测试的时候,半米厚的混凝土墙,一炮就干趴下了!这玩意儿,就是专门治各种不服的‘硬骨头专家’!”
次日,总攻时间定在下午三时。天空有些阴沉,但视线良好。进攻部队早已在出击阵地潜伏就绪,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灰黑色的、如同恶兽般盘踞在山腰的巨型碉堡上。
炮兵阵地上,三门“41式”榴弹炮褪去了炮衣,昂起的炮口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冷光。炮手们各就各位,根据计算好的诸元,稳稳地摇动着高低机和方向机的手轮。炮弹手已经将第一批涂着暗绿色油漆、弹体上刻着“瓦堡-105”字样的榴弹,从特制木箱中取出,整齐地码放在炮位旁。
下午三时整,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
几乎在信号弹升空的瞬间,炮兵阵地上传来了吴老兵嘶哑而有力的命令:
“全连注意!目标,敌核心碉堡!一号装药!延期引信!距离XXXX,方向XXX!一发试射!放!”
位于中央的一号炮位炮手猛地拉动了击发绳!
“轰——!”
一声沉闷而极具穿透力的巨响震撼着大地,炮口制退器两侧喷出巨大的火光和硝烟!炮身猛地后坐,又平稳复进。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望向远方的碉堡。
几秒钟后,观测所传来报告:“试射弹近弹!偏右五十米!修正诸元!”
吴老兵立刻下令修正。炮手们迅速调整。
“全连!一发齐射!放!”
“轰!轰!轰!”
三门巨炮几乎同时发出了怒吼!那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天边的滚雷,又好似巨神的战鼓,震得人耳膜生疼,心脏都跟着一起共振!三发沉重的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划出三道巨大的弧线,以肉眼难以追踪的速度,狠狠地砸向了目标!
“轰隆——!!!”
第一声巨大的爆炸从碉堡正面偏下的位置传来,腾起一团夹杂着混凝土粉尘的黑烟!
紧接着,“轰隆!!!”第二发炮弹几乎在同一位置稍上方一点炸响,烟尘更加浓密!
第三发炮弹则精准地命中了碉堡的腰部,爆炸的火光一闪而逝!
“命中目标!效果待查!”观测所报告。
碉堡内的日军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远超他们认知的重火力打懵了,机枪火力出现了短暂的停滞。
“好!打得好!”潜伏在前进阵地的步兵战士们忍不住低声喝彩。
王团长在望远镜里看到碉堡表面被炸出的明显破损和裂纹,用力一挥拳:“继续射击!给我集中火力,砸开它!”
炮兵阵地上,气氛更加热烈。炮手们动作麻利地退壳、装填、关闩、调整……虽然训练时间短,但在求胜心和瓦窑堡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动作一气呵成。
“轰!”
“轰!”
“轰!”
……
炮弹一发接着一发,带着瓦窑堡兵工人的心血和前线将士的期望,精准地倾泻在那座顽固的碉堡上。爆炸声连绵不绝,一团接一团的烟尘和火光将碉堡笼罩,破碎的混凝土块和被炸飞的钢筋不断从烟雾中迸射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