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孩儿的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就压低了天空,沉甸甸地悬在城市上空。林晓梦站在3号安检口,透过玻璃幕墙望向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这天气,怕是要下大雨了。”她轻声自语。
话音未落,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瞬间连成雨幕,模糊了窗外的景色。街道上的行人纷纷抱头奔跑,寻找避雨的地方。
“糟了。”林晓梦心头一紧。长浏市地铁站有四个出入口,其中A口和B口都没有遮挡,每逢暴雨,大量未带伞的乘客就会涌向地铁站,造成入口处拥挤混乱。
果然,不过五分钟,A口就传来了喧哗声。人群像潮水般涌进来,带着一身雨水和匆忙。安检机前很快排起了长龙,人们的抱怨声、孩子的哭闹声、雨具上的滴水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焦虑的嘈杂。
“请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拥挤!”林晓梦提高声音喊道,但她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中。
情况迅速恶化。雨水被带进站内,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很快变得湿滑。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幸好旁边的乘客及时扶住了她。
“小王,快去拿小心地滑的警示牌!”林晓梦当机立断,“小赵,通知站务员请求支援!张姐,帮我维持秩序!”
然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B口,一位老人因为地面湿滑而摔倒,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人群一阵骚动,有人惊呼,有人试图帮忙,场面更加混乱。
林晓梦的心跳加速,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想起在《危机管理》一书中读到的:在紧急情况下,领导者必须保持镇定,迅速评估形势,分配资源。
“全体3号安检口人员注意!”她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喊道,“现在启动应急预案!”
她迅速做出部署:“小李,你去B口照顾摔倒的老人,立即联系站内医务室;小王,你带两个人去A口疏导人流,确保通道畅通;张姐,你负责在湿滑区域放置警示牌,并引导乘客绕行;小赵,你和我一起在这里维持安检秩序。”
同事们被她果断的指挥所感染,迅速行动起来。林晓梦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小赵,顺便去储物室拿些干净的毛巾和一次性雨衣,分给浑身湿透的乘客。”
这个细心的安排让周围几个乘客投来感激的目光。
然而,混乱中总有不和谐的插曲。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粗暴地推开前面的乘客,大声嚷嚷:“让开!我都湿透了,凭什么还要排队?”
“先生,请您理解,大家都在排队...”林晓梦试图解释。
“理解什么?”男子怒气冲冲地打断她,“你们地铁站是干什么吃的?出入口连个遮雨棚都没有!”
类似的抱怨在人群中此起彼伏。林晓梦深吸一口气,知道此时任何争辩都只会激化矛盾。
“先生,您浑身都湿透了,很容易感冒。”她语气转为关切,“我们准备了干净的毛巾和一次性雨衣,您先擦一擦,换上雨衣好吗?这样可以暖和一点。”
这个出乎意料的回应让男子的怒气消了一半。他接过小赵递来的毛巾和雨衣,语气缓和下来:“那...谢谢了。但我真的赶时间...”
“我理解。”林晓梦微笑着说,“我们会加快安检速度,也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有序排队其实是最快的方式。”
男子终于点点头,老老实实地回到队伍中。
这个小插曲让林晓梦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理解和关怀往往比强硬的规定更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涌入的乘客越来越多。林晓梦果断决定临时调整安检策略:在高峰时段采取“快速通道”模式,对只携带小包的乘客进行快速检查,以加快通行速度。同时,她安排专人帮助携带大件行李或行动不便的乘客,避免堵塞通道。
“晓梦,储物室的毛巾快用完了!”小赵跑来报告。
“联系站务,请求支援。另外,看看能不能从便利店调一些过来。”林晓梦沉着应对,“还有,让保洁部门加大地面清洁频率,确保安全。”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林晓梦感觉自己仿佛一个乐队的指挥,协调着各个声部,让原本可能失控的交响乐保持和谐。她注意到,曾经对交叉复核制度颇有微词的同事们,此刻都毫无怨言地执行着她的指令,彼此配合默契。
一小时后,雨势渐小,人流也开始减少。危机终于过去,地铁站恢复了秩序。林晓梦这才感到双腿发软,背后的制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大家辛苦了。”她对围过来的同事们说,“今天多亏了大家的配合。”
“晓梦,你今天指挥得真不错。”张姐难得地称赞道,“要不是你果断采取措施,刚才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是啊,”小王附和道,“那个快速通道的主意真好,大大加快了通行速度。”
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认可,林晓梦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