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城郊一处清雅的庄子前停下。此处远离京城喧嚣,空气冷冽却清新。
洛夫人的居所便坐落在一片开阔的田地旁,冬日里,昔日的药圃只剩些枯黄的梗茎,显得有几分寂寥,却也别有一番宁静意味。
洛宫奕先一步下车,随即转身,小心翼翼地将手伸向车内。
一只纤细的手搭上他的手腕,指尖仍有些凉意。玉砚借着他的力道,提着那身桃粉色的裙摆踏下马车。
站定后,他下意识地想抽回手,洛宫奕却微微用力握了一下才松开,低声道:“小心脚下。”
越是接近那扇朴素的木门,玉砚的心跳得越快。他忽然拉住洛宫奕的衣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
“等等……你……你一会儿莫要告诉你母亲我的真实身份,只说是寻常朋友便好。也……也别提那些有的没的,免得吓着老夫人,就拿我当个普通人看待,可好?”
他实在无法想象,若老夫人知道眼前这“姑娘”不仅是男子,还是当朝皇子,会作何反应。
洛宫奕理解他的顾虑,点头应下:“好,依殿下所言。”
两人默契地稍稍拉开些许距离,不再如车上那般亲近,这才一前一后走进院子。
屋内烧着炭,暖意融融。
洛夫人正坐在炕桌边喝着热茶,气色看起来比想象中要好许多。
她身旁还坐着一位年约二十左右的女子,穿着素净的棉裙,容貌清秀温婉,正与洛夫人低声谈笑,气氛融洽。
见儿子带着客人进来,洛夫人放下茶盏,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待看清儿子身后那位身着桃粉衣裙、身姿窈窕、虽戴着帷帽却难掩风华的“姑娘”时,老夫人眼中的笑意更深了,连忙站起身。
“奕儿回来了?这位是……”洛夫人目光慈爱地落在玉砚身上。
洛宫奕按照约定,简单介绍道:“母亲,这位是儿子的朋友。
听闻您前些日子身体不适,特来探望。”他侧身示意了一下。
玉砚此刻也摘下了帷帽,露出那张薄施脂粉后更显精致清丽的面容。
他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了个不太标准的常礼,声音刻意放柔了些:
“玉……玉雅见过老夫人。冒昧前来,打扰您清静了。”说罢,他示意随行的侍从将那些精心准备的补品一一抬进来。
洛夫人一见这阵势,又见这“姑娘”容貌气度如此出众,言谈举止又这般有礼,顿时喜笑颜开,连声道:
“哎呀呀,好孩子,快别多礼!快请坐,快请坐!我们这庄户地方简陋,比不得城里,姑娘千万别嫌弃。”她热情地拉着玉砚的手,将他引到炕边坐下,目光几乎没从他脸上移开过,越看越是喜欢。
玉砚被那句“姑娘”叫得脸颊发烫,有心解释,可看着自己这一身衣裙和手上的胭脂,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此刻若说自己是男儿身,恐怕真会惊着老人家。
他只得按下尴尬,嘴甜地关切道:
“老夫人您太客气了。您身体可大好了?冬日天寒,最需仔细将养,这些补品您定要按时用了,若缺什么,尽管……尽管让将军去置办。”他差点说漏嘴,忙改了口。
洛夫人听得眉开眼笑,拍着她的手连声道:“好了好了,早没事了!劳姑娘你挂心,还带这么些好东西来,破费了,真是破费了!”
这时,洛夫人似乎才想起旁边的另一位客人,忙笑着对玉砚介绍道:
“瞧我,光顾着高兴了。这位是杨姑娘,就住邻庄,心肠顶好,我病这些日子,常过来陪我说话解闷儿。”
那杨姑娘这才微笑着向玉砚颔首致意,声音温柔:“杨依依见过姑娘。洛夫人待人亲和,我不过是常来叨扰罢了。”她目光落在玉砚身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与打量。
玉砚也忙回礼:“姑娘有礼。”他感觉这位杨姑娘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有些微妙,但对方态度温和,他也并未多想。
洛宫奕见母亲高兴,心下也放松不少,开口道:“母亲,您且陪着……玉姑娘和杨姑娘说话,我去吩咐人准备些吃食。”
洛宫奕离开后,屋内的气氛似乎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变化。
洛夫人依旧拉着玉砚的手问长问短,甚是热络。而那杨依依,虽依旧面带微笑,言语温和,却开始似有意似无意地将话题引向洛宫奕。
“玉姑娘是京城人士吗?似乎与洛将军很是相熟?”杨依依捧着茶杯,状似随意地问道。
玉砚心中一紧,面上却维持着得体的浅笑,按照想好的说辞答道:
“确是京城人士。与将军……其实也算不得很熟。只因家兄与将军同朝为官,承蒙将军多处照拂。此次听闻老夫人欠安,家兄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便托我前来代为探望,聊表心意。”他尽量说得含糊其辞。
洛夫人一听,猛地一拍手,恍然大悟道:
“哎呦!我想起来了!你哥哥!是不是前阵子也来看过我的那位公子?哎呦呦,仔细瞧瞧,你们兄妹俩这眉眼,生得可真像!都是一等一的好样貌,通身的气派!”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只觉得这“兄妹”二人都极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