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场规格颇高的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孙阳坐在自己临时租住的狭小公寓里,打开了电视直播。屏幕里,几位来自国家地震局和地质调查院的资深专家,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而沉痛。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的骊山灾区航拍图、地质结构剖面分析图以及各种复杂的数据模型。
发布会的主持人以一种沉重而官方的语调,正式将此次事件定性为“一次由深层地壳应力释放诱发的、极其罕见的复合型地质灾害”。专家们轮番上阵,用一连串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术语——诸如“板块俯冲带应力场异常”、“古断裂带活化”、“岩体蠕变失稳”、“震群型塌陷地震序列”——详细阐释了这场“灾难”的“科学成因”。
他们展示了大量的“证据”:卫星监测到的微弱前期地表形变数据、历史上该区域零星的小震记录、以及电脑模拟出的“山体内部应力累积和最终崩溃”的动画过程。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严谨、科学、无懈可击。他们将这场导致山体大规模崩塌、彻底改变地貌的浩劫,完美地包装成了一场“虽然破坏力惊人,但完全符合地质学规律”的自然现象。
当被问及“失联科考队”时,发言人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他表示“极度惋惜和悲痛”,称这是一支“勇敢的、为科学探索事业献身”的队伍,遭遇了“不可预测的极端险情”,救援工作因现场极其复杂危险的地质条件而“进展艰难”,并暗示“生还希望极其渺茫”。话语中充满了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褒扬,却巧妙地回避了任何关于他们具体勘探目标、以及为何要冒险进入那片区域的深入追问。
孙阳面无表情地看着屏幕,感觉一股冰冷的荒谬感从心底升起,蔓延至四肢百骸。那些专家所说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懂,但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个他亲身经历者完全无法认同的、冰冷而虚假的“现实”。他们用科学的外衣,温柔而坚定地包裹住了一个血腥、恐怖、超自然的真相,并将其深深地埋进了公众的认知深处。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骊山特大地质灾害”将成为历史书上的一个词条,成为地质学教科书里的一个案例。李教授、林夏、张磊、振宇……他们的名字,将作为“因公殉职的科研人员”被记录在案,或许还会被追授荣誉。公众会为之叹息,然后很快被新的新闻热点吸引。没有人会知道地宫、兵马俑、水银河、尸蟞、长生药,以及那场发生在黑暗地底的、人性与超自然力量的惨烈搏杀。
“地震之说”,像一盆冰冷的水,彻底浇熄了孙阳心中残存的、或许能通过正规渠道揭露真相的微弱火星。它是一道坚固的堤坝,将汹涌的、可怕的真实彻底隔绝在了公众视野之外。这也让他更加确信,在这套完美叙事的背后,必然有一股强大的、远超他想象的力量在运作和操控。接受这个“定论”,是活下去的唯一选择,也是所有知情者被迫达成的、沉默的共识。
喜欢盗墓之秦始皇陵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盗墓之秦始皇陵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