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宛如世外桃源般静谧的静虚谷之中,柔和而温暖的日光仿佛被一层轻纱所笼罩,轻轻地穿透了茂密的枝叶,于地面之上洒落下一片片如梦似幻的斑驳光影。这些光影如同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一般,随着微风的吹拂和树叶的摇曳,不断变幻着形状和位置。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宜人的气息,其中既有肥沃泥土散发出来的醇厚香气,又有嫩绿青草散发出的阵阵芬芳。这两种味道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且令人陶醉的香味,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晶莹剔透的露珠安静地躺在翠绿草尖之上,在阳光的映照之下闪烁着微弱却迷人的光芒,仿若一颗颗细碎的宝石点缀其间。整个山谷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当中。
就在此时,一道轻盈婉约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之中。只见紫萱身着一袭淡蓝色的布衫,那布料质地轻柔光滑,仿佛天边飘来的一抹云霞。她的衣袂随风轻轻扬起,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缓缓展开。
此刻的紫萱正双手紧紧地捧着一本古老而厚重的书籍——《黄帝内经》。这本书承载着千年以来中医的智慧结晶,其书页已经微微泛黄,但每一页都透露出岁月沉淀下来的深邃底蕴。
紫萱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眸中充满了专注与期待之情,她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正在焦急地等候着岐伯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祥和,只有微风吹拂过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不时打破这份寂静。。
不一会儿,岐伯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蜿蜒小径上。他步伐稳健,身姿挺拔,一袭素色长袍随风飘动,周身散发着让人安心的气息。“紫萱,”岐伯的声音温和醇厚,在山谷中悠悠回荡,“今日,我们一同深入探究《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经脉别论》,这一篇章蕴含着人体气血运行与生命活动的诸多奥秘,对医道修行至关重要。”
紫萱连忙起身,恭敬行礼,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先生,弟子已迫不及待,之前所学让我对医道理解愈发深刻,如今更盼能聆听先生讲解这《经脉别论》。”
岐伯微微点头,在紫萱身旁缓缓坐下,目光望向远方山峦,开口说道:“紫萱,人在不同的情志与活动状态下,静脉血气都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进而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还会侵犯肺脏。这就如同一个原本安静运转的机器,突然遭受过度的外力干扰,导致其中一个部件受损,进而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部件。”
“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会扰动肝气,喘出于肝,其偏胜之气侵犯脾脏。”岐伯继续耐心解释,“惊恐、忿怒等情绪,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极大。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侵犯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
“在这些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能较快恢复平衡,不会出现什么病变。”岐伯话锋一转,“而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容易发生病变。所以,诊察疾病时,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重要方法。比如,一个长期劳累且体质较弱的人,若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结合其生活状态和身体状况,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其气血运行的异常之处。”
人体出汗与脏腑的关联
“人体出汗,也与脏腑有着紧密的联系。”岐伯接着说道,“胃在饮食过饱的时候,食气蒸发,汗出于胃。这是因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过量会使胃的负担加重,水谷之气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就像一个容器,装得太满就会溢出。”
“心惊则神气浮越,心气受伤,汗出于心。心主神明,当人受到惊吓或情绪激动时,心神不宁,心气也会随之紊乱,从而导致汗液从心而出。比如,一个人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额头冒汗,这就是心气受扰的表现。”
“肾在负重而远行的时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汗出于肾。肾主骨生髓,过度的负重和远行会使骨骼劳累,肾气外泄,表现为出汗。这就好比一辆车,长期超载行驶,发动机的损耗就会加剧。”
“肝在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肝气受伤,汗出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又藏魂。剧烈运动和恐惧情绪都会损伤肝脏的功能,导致汗液从肝而出。”
“脾在劳力过度的时候,脾气受伤,汗出于脾。脾主肌肉四肢,过度劳累会使脾气受损,水谷运化失常,汗液就会从脾而出。农民在田间长时间劳作后大汗淋漓,这其中就有脾气受影响的因素。”
“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岐伯语重心长地说,“人体应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合理安排生活和劳作。比如,春季阳气升发,应早睡早起,多参与户外活动;冬季阳气潜藏,应早睡晚起,避免过度劳累。若违背这些规律,就容易引发疾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