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瑾教授的意外到访,像一阵清风,在“不卷陪玩社”刮过,留下了一圈圈扩散的涟漪。徐莹洁并没太放在心上,只当是韩阳的师长一时兴起的探访。然而,她低估了这位学术泰斗的“求知欲”和“行动力”。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林教授又来了。这次他没看字画,而是背着个略显陈旧的帆布包,像个普通顾客一样,在店里慢悠悠地转了一圈,然后走到前台,对徐莹洁温和地说:“徐小姐,我想办张会员卡,体验一下你们的服务。”
徐莹洁:“!!!”
她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眼前这位可是在教科书上出现过名字的学术巨擘,要办卡……玩《三角洲行动》?还是来“躺平摸鱼”?
“林、林教授,您……您想体验哪个区域?”徐莹洁努力维持着专业笑容,声音却有点发飘。
林教授推了推老花镜,笑眯眯地说:“都体验一下嘛,做学问讲究田野调查,要深入实践。”他指了指硬核区,“就从那里开始吧,听说小陆在那里教得不错?”
徐莹洁赶紧亲自将林教授引到硬核区,找了个相对安静的机位,帮他开机,简单介绍了操作。林教授道了谢,然后……掏出了一个牛皮笔记本和一支钢笔,郑重地放在电脑旁边。
恰好今天陆璟琛也在,他倒是没什么通告,只是习惯性地过来处理点公务(顺便镇场子)。他看到林教授,明显也愣了一下,但还是礼貌地点了点头。
林教授戴上耳机(动作略显笨拙),打开了《三角洲行动》。然后,徐莹洁和周围偷偷围观的顾客们,就看到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
一位满头银发、学富五车的学术泰斗,神情严肃地盯着屏幕,操控着游戏角色,以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进行着……跳伞、捡枪、冲锋、倒地(偶尔也能阴掉一两个敌人)的循环。更绝的是,他每打一局,或者每被击杀一次,都会暂停下来,在本子上记录几句:
“观察:虚拟战场环境对决策速度有显着影响。”
“体验:团队协作中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团灭。”
“疑问:‘舔包’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动机?”
……
周围的硬核玩家们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十分辛苦。陆璟琛坐在不远处,看着林教授那认真记录的样子,冷峻的嘴角几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他沉默地起身,走到林教授身后,看了一会儿他的屏幕和笔记本,然后破天荒地、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指点了几句关于听声辨位和地图基础点位的常识。
林教授听得连连点头,又在笔记本上记下:“受访者V提示:听觉信息优先级高于视觉(特定情境下)。”
徐莹洁在一旁看着这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感觉自己快窒息了。陆总亲自指导国宝级学者打游戏?这画面太美不敢看!
林教授在硬核区“田野调查”了一个多小时,收获满满几页笔记后,又转移到了“躺平摸鱼区”。他试着玩了玩顾夜推荐的那款轻松休闲的种田游戏,结果对着复杂的作物生长周期和合成表陷入了沉思,又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虚拟农耕社会的经济系统模拟……”
最后,他来到了“分享交流区”,正好赶上几个玩家在讨论一款剧情深刻的独立游戏。林教授安静地听了一会儿,然后加入了讨论,从存在主义哲学聊到叙事结构的后现代性,把几个玩家聊得一愣一愣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光芒(以及一丝迷茫)。
林教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留下了一屋子目瞪口呆的顾客和员工。
“我算是开了眼了,”苏念喃喃道,“原来真正的‘大佬’,是用做学问的态度来玩游戏的……”
徐莹洁深表赞同。
然而,林教授的到来和他在店里“田野调查”的消息,不知怎么就被另外两位大佬知道了。
第二天,韩阳来了。他没说什么,但带来了几本他亲笔签名、并写了推荐语的着作,分别是《游戏与人:媒介考古学视角》、《数字时代的叙事狂欢》和《娱乐并非消遣:论游戏的文化价值》,郑重地摆放在了“分享交流区”的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美其名曰:“丰富店内藏书,供同好交流。”
徐莹洁看着那几本散发着浓郁学术气息的大部头,再看看旁边书架上的漫画和游戏攻略,感觉店里的文化格调瞬间被拉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紧接着,顾夜也知道了。他下次来“兼职”时,带来的不再是零食和周边,而是……一整套精致的茶具和几罐顶级的茶叶!他在“躺平摸鱼区”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茶歇角”,表示“娱乐之余,亦可品茗静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他还特意学习了简单的茶道,有模有样地给参与活动的粉丝泡茶,引得粉丝们惊呼“夜哥还有这技能!”。
就连陆璟琛,也做出了回应。他再次更新了“硬核护航区”的几台顶配主机(理由是“确保运算能力能满足更复杂的学术模拟需求”?),并且,他下次来讲课时,带来的课件里,竟然……引用了一个社会学经典理论来分析游戏内的团队决策模式!虽然下面的硬核玩家听得云里雾里,但那股子“我这不只是打游戏,我这是在研究社会行为”的范儿,是彻底拿捏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