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着《吴子兵法》与孙武《孙子兵法》并称“孙吴”。
除此之外,他更创建了两千年前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
何为职业?
即专司征战,不事耕作。
这支军队令七国胆寒,其名曰:魏武卒!
其余六国兵源多为战时征召,平日务农,乃亦兵亦民之制。
魏武卒则全然不同。
选拔极为严苛:士兵需身穿三层重甲,手持长戟,腰佩铁剑,背负犀面大橹,携带五十支弩箭与强弩,另加三日军粮,半日内疾行百里,方可入选。
除战斗训练外,武卒无需劳役。
国家授其田产,并赐奴仆予其家户,供其家庭驱使。
鼎盛时期的魏武卒,总数不过五万。
可正是这支兵马,几乎令秦国覆灭。
公元前389年,阴晋一役,吴起统率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十倍之敌,反遭击溃,此战成为史册中罕见的奇迹。
函谷关,秦国命脉所在,六国屡次合攻皆无功而返。
然而吴起仅凭五万精锐,一举破关,长驱直入,夺地五百里,将秦国压制于华山以西的狭小区域,几乎断其国运。
公元前405年,魏武卒于龙泽重创齐军,斩首数万,深入其境,齐国上下震动。
公元前350年,庞涓率军攻克赵国都城邯郸,威震中原。
魏武卒一生征战七十二次,胜六十四场,威名赫赫。
直至他们遇上白起——那个被称作“人屠”的秦国将领。
伊阙之战,白起大破赵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头落地。此战之后,魏武卒元气大伤,再难复兴。
即便魏国最终覆亡,魏武卒的精神却未曾消散。
按历史轨迹推演,他们在秦末乱世中仍将最后一次现身,登上时代的终章舞台。
不知这一次,在帝国强兵的榜单上,是否还能见到他们的名字。
除魏武卒外,战国七国皆有雄兵傲立天下数十载。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创建武陵铁骑,使赵国骑兵冠绝七国。
燕国地处苦寒,为抵御东胡,组建辽东尖兵,勇猛善战。
齐国有持戟士,精于技击之术,凭借此军,齐曾在春秋末期称雄一方。
han国虽疆域狭小,然科技与商业冠于诸国,因其地处要冲。其击刹弩兵装备强劲,更有射程达六百米的弩炮,构成坚固防线。
若非叶腾叛变,han国或可多存数年。
楚国亦有一支传奇之师——申息之师。
申、息原为小国,国力微弱,但民风刚烈,男子自幼受军事训练,如斯巴达人般严苛。
两国灭亡后,遗民归楚,楚国选拔其青壮,编成劲旅,号“申息之师”。
无论魏武卒、辽东尖兵,亦或申息之师,最终皆未能挡住大秦铁军的脚步。
大秦锐士,名动天下。
其中最精锐者,名为铁鹰锐士。
当年司马错借鉴魏武卒之法,以更严标准,从三十万秦军中择出一千六百人,铸就此等精锐。
这一千六百人,肩负起为大秦开辟蜀地的重任。
通往蜀地的道路险峻无比,仿佛攀登天际般艰难。
正是依靠这支由铁鹰锐士组成的精锐之师,大秦才得以攻破蜀国防线,将其疆土纳入版图之中。
但人数终究有限,难以支撑长久征战。
此后,在原有铁鹰锐士的基础上,融合白起旧部数千亲兵,重新锻造出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队——大秦锐士。
时至今日,大秦麾下的雄师早已远超往昔。
五十万岭南驻军,三十万蒙氏统帅之军,五万陇西铁骑,各自独当一面。
“不知此次帝国最强兵团榜单,大秦能有几支上榜?”嬴白轻拉马缰,缓步踏入大梁城门。
昔日魏国王宫,如今已成嬴政巡行时的居所。
入城之后,嬴政即进驻此地。
嬴白等人则分别安置于王宫周边,原属魏国贵族的宅邸之内。
明日便是帝国军团排名揭晓之日。
因此嬴政下令暂留大梁,待榜单发布后再启程返回咸阳。
嬴白被安排进一座曾属于封君的府第。
庭院广阔,屋舍齐整,仆婢俱全,一如从前贵胄之家。
但他一进门,便立刻下令更换所有随从与侍女。
实属无奈之举。
他身上隐藏的秘密太多,一旦泄露,哪怕嬴政再宽厚,也难保不起疑心,甚至怀疑他图谋不轨。
可嬴白内心同样苦闷。
他原本只是想应对穿越后那场灭世危机。
岂料突然冒出一个“天道皇榜”,直接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先是大秦神器榜现身,接着又是帝国军团榜即将公布。
往后会不会再出个“天下巨富榜”?或者“杀**手榜”?
谁又能预料那天道皇榜何时再次发作,爆出何等惊天秘闻?
归根结底,嬴白这十年来步步为营,暗中布局,犹如执子落盘,棋势深远。
想要瓦解这盘棋局,所需之力恐怕远胜当年布阵之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