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及其所部黄巾残兵北上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卧牛山高层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军议堂内,周仓、庞统、赵铁柱、孙瘸子等人齐聚,商讨对策。
“廖化?可是当年随天公将军(张角)起事的黄巾旧部?”赵铁柱挠头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黄巾军名声复杂,虽为贫苦百姓,却也多有劫掠扰民之举,在许多人眼中与流寇无异。
孙瘸子捻须道:“老朽略有耳闻,此人乃荆州南阳人,黄巾败后,辗转依附刘表,后又投刘备,颇为忠义,并非寻常草寇。其麾下人马,多是荆州本地士卒,战力尚可。”
庞统摇着蒲扇,眼中精光闪烁:“廖化此人,统亦有所知。性情刚烈,颇知兵事,在荆州军中素有勇名。其部虽为残兵,然历经战火,皆是老兵,若得收服,于我山寨实力大有裨益。更关键者,其乃荆州本地人,熟悉地理民情,于我等于荆北立足,大有帮助。”
周仓端坐主位,心中念头飞转。廖化,字元俭,在历史上以忠勇和长寿着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此人能于乱世中辗转存活,最终成为蜀汉顶梁柱,必有其过人之处。若能得其投效,无论是对眼下增强实力,还是对未来经略荆北,都至关重要。
“收,必须收!”周仓斩钉截铁道,“无论其出身如何,只要真心抗曹,愿遵我山寨号令,便是我等同袍兄弟!传令李锐,加派得力人手,务必与廖化部取得联系,表明我卧牛山诚意,接应其安全入境!”
“诺!”孙瘸子领命而去。
庞统补充道:“接纳入伙,需有章法。可令其部暂驻荆山南麓黑风峪,那里地势险要,可攻可守,距我山寨一日路程,既示信任,亦防万一。待观察其心性纪律,再行整编安置。”
周仓点头称善:“士元兄思虑周详,就依此计。”
数日后,李锐派出的斥候带回确切消息:廖化部约八百余人,装备虽破旧,但军纪尚可,已突破曹军小股部队拦截,进入荆山范围,正朝黑风峪方向而来。廖化本人听闻周仓之名,表示愿率部来投,共抗曹贼。
周仓闻讯大喜,亲自带领赵铁柱及百名精锐,前往黑风峪迎接。
黑风峪口,两军相遇。只见对面队伍中,当先一将,年约三旬,面色微黑,身材魁梧,手持一杆点钢枪,虽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自有一股剽悍之气,正是廖化。其身后士卒,虽面带菜色,衣甲不全,但行列整齐,眼神警惕,确非乌合之众。
“前方可是廖化廖元俭将军?”周仓策马出阵,抱拳朗声道。
廖化见周仓亲自来迎,连忙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抱拳道:“败军之将廖化,参见周司马!久闻司马义薄云天,勇冠三军,屡抗曹贼!化不才,愿率麾下八百弟兄,投效麾下,牵马坠蹬,万死不辞!”
其身后士卒亦齐刷刷跪倒一片:“愿随将军,投效周司马!共抗曹贼!”
声震山谷,气势不凡。
周仓连忙下马,双手扶起廖化,动容道:“元俭将军请起!诸位兄弟请起!周某何德何能,敢劳将军与诸位豪杰来投!曹贼暴虐,天下共愤!将军与诸位兄弟皆是血性男儿,今日来归,如虎添翼!自此以后,我等便是生死与共的兄弟!这卧牛山,便是诸位安身立命之家!”
一番话情真意切,让廖化及其部属心中暖流涌动,原本的忐忑不安尽去,纷纷露出感激之色。
“谢司马收留!”廖化虎目含泪,再次拜谢。
周仓将廖化部接入黑风峪临时营寨,设宴款待,分发粮草衣物,安抚军心。席间,周仓问起荆南局势及刘备西行情况。
廖化叹道:“唉!皇叔仁德,然江东周瑜逼迫太甚,荆南士族又首鼠两端,不得已弃守南郡,西入巴蜀。化本欲随行,然部众多是荆州子弟,不愿远离故土,故请命断后,收拢溃兵,欲在荆北寻一立足之地,以待天时。闻司马在此抗曹,威震荆襄,故特来相投!”
周仓安慰道:“元俭兄不必灰心。皇叔西行,乃权宜之计。荆北乃四战之地,曹贼虽暂据之,然民心未附。我等在此扎根,广积粮,缓称王,他日皇叔出川,南北呼应,大事可成!”
廖化闻言,精神一振:“司马高见!化愿为前驱,为司马扫平荆北!”
次日,周仓携廖化返回卧牛山,引见庞统、赵铁柱等人。庞统见廖化言行沉稳,治军有方,亦是暗赞。经商议,周仓任命廖化为陷阵营统领,其部人马打散编入各营,以老带新,加快融合。廖化见周仓如此信任,山寨上下团结一心,更是死心塌地。
廖化的加入,使卧牛山兵力增至近两千,且多了廖化这员经验丰富的战将,实力大增。周仓与庞统趁热打铁,加快了对荆山北麓的控制,清剿小股曹军和土匪,势力范围悄然扩大。
这一日,周仓正与庞统、廖化商议在荆山深处开辟新的屯田点和隐秘练兵场之事,李锐匆匆来报,面带忧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