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日,细雨如丝,滋润着林家别院附近的空地。这片原本闲置的土地,如今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十几名正气盟弟子和三名佛门僧人正在搭建护生堂的框架,木料是附近百姓自愿送来的,有的是自家盖房剩下的优质松木,有的是特意从山里砍伐的柏木,堆在一旁,还带着新鲜的木屑味。
林越穿着一身粗布短衫,挽着衣袖,和弟子们一起搬运横梁。松木沉重,压得他手臂微微发麻,但看着护生堂的轮廓渐渐清晰,心中满是欣慰。“林少侠,歇会儿吧!” 一名弟子喊道,递来一块毛巾,“这横梁太重,我们来就行。”
“没事,一起动手快。” 林越接过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不远处,几名百姓正帮忙和泥,领头的是城西的王木匠,他光着膀子,黝黑的胳膊上沾满了泥水:“林少侠,这护生堂的门窗交给我,保证结实耐用,还能防邪祟!”
王木匠的儿子也在一旁帮忙,手里拿着刨子,正在打磨木料:“爹说了,林少侠为百姓除邪,我们也得尽一份力!”
柳氏端着一个木盆走来,里面是晾好的茶水,用粗瓷碗盛着,还放了几片薄荷:“大家歇会儿,喝口水解解渴。” 她穿着素色布裙,头发用木簪挽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走到每一名弟子和百姓面前,亲手递上茶水。遇到年纪大的百姓,还会叮嘱一句:“慢点喝,别呛着。”
林员外则在一旁的临时账房里清点物资,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账本,他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记录着:“松木三十根,青砖五百块,草药二十斤,绸缎十匹……” 每记一笔,都会核对一遍实物,确保账目清晰。看到林越搬着木料走来,他连忙放下账本,上前帮忙:“慢点,别累着,这些粗活让弟子们多干点。”
护生堂的主体结构很快就搭建好了:三间正房并排,屋顶覆盖着青瓦,屋檐下挂着红灯笼;两侧各有一间偏房,作为弟子的住处和储物间。门口的牌匾是林越亲笔所写,“江南护生堂” 五个大字刚劲有力,落笔时他特意注入了一丝佛力,牌匾泛着淡淡的金光,能驱散微弱邪力。
开业这天,江南城的百姓纷纷前来道贺,送来的匾额、锦旗挂满了护生堂的墙壁。一名老妇人牵着一个孩童走来,正是清溪村被林越救过的孩子,老妇人手里捧着一个绣着莲花的荷包:“林少侠,这是我亲手绣的,里面装着艾草和菖蒲,能驱邪避灾,谢谢你救了我的孙子。”
孩童仰着小脸,递给林越一幅画:“林少侠,这是我画的你,你挥剑的时候好厉害!” 画纸上,林越穿着白衣,手持佛剑,周围泛着金光,虽然线条稚嫩,却充满童真。
护生堂内,早已布置妥当:正房左侧是诊疗区,摆着四张木桌,桌上放着脉枕、药臼、绷带等物品;右侧是驱邪区,地上铺着防滑的青石板,墙角放着净化邪物的铜盆;偏房是教学区,摆着十几张木凳,墙上挂着识别邪符的图谱。
弟子们已经开始接诊:一名村民被邪力污染的锄头划伤了手,伤口发黑,还冒着细微的黑气。弟子将他带到诊疗区,运转基础佛力,掌心泛着淡金微光,轻轻按在伤口上。黑气遇佛力渐渐消散,伤口也慢慢愈合。村民激动地道谢:“多谢少侠,这伤口疼了好几天,现在终于好了!”
另一名孩童被微弱邪魂惊扰,夜不能寐,哭闹不止。佛门僧人坐在孩童身边,轻声诵经,手中念珠转动,佛力化作柔和的光团,笼罩着孩童。没过多久,孩童就停止了哭闹,靠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柳氏在诊疗区忙碌着,她正坐在药臼旁,将草药捣成粉末。她动作娴熟,捣药的节奏均匀,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一名百姓感冒发烧,柳氏为他诊脉后,配了一副退烧的草药,用纸包好,还叮嘱道:“这药要煎三炷香的时间,趁热喝,喝完盖被子睡一觉就好了。”
林员外则在门口的接待处忙碌,桌上放着一本登记簿,他耐心地询问百姓的需求:“你是哪里不舒服?还是遇到了邪祟?” 遇到复杂的情况,就引到林越面前:“林少侠,这位乡亲的情况比较特殊,你帮忙看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护生堂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江南城的百姓前来求助,周边村落的人也纷纷赶来。有的是牛羊被邪祟惊扰,不吃不喝;有的是房屋被邪力污染,家人频频生病;还有的是孩子被邪物吓到,终日啼哭。林越和弟子们一一处理,从不推辞。
这天,护生堂刚关门,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三名山贼残余背着大刀,闯到护生堂门口,为首的是一名独眼汉子,正是之前被林越击败的山贼头目。他脸上带着一道疤痕,眼神凶戾:“听说这里有宝贝,快交出来,不然烧了你们的护生堂!”
柳氏和林员外有些惊慌,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林越却很平静,他走出护生堂,佛力在周身展开,形成一道淡金色的护罩:“护生堂是为百姓服务的,没有什么宝贝,你们走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