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
许都。
天气彻底回暖,杨柳吐翠,风都带着一股懒洋洋的暖意。
此刻,林阳正站在一座宅邸门前,嘴角却控制不住地抽搐着。
这宅子青灰瓦檐整齐排布,门前还立着两尊半人高的石墩,透着几分不一般的体面。
身后跟着他那一大帮同样目瞪口呆的下人。
说起来,事情来得有点突然。
昨天,曹老板大胜而归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满了许都的大街小巷。
据说司空曹操大破袁军,阵斩颜良、文丑后,大军抵达官渡。
大军把守着袁绍可能南下的入口,而曹操,则是将前线交给曹洪,带着一干功臣,暂时返回许都。
天子龙颜大悦,对有功之臣一一封赏。
其中,最风光的当属关羽,一战封侯,正式受印“汉寿亭侯”,成了天下武人艳羡的传奇。
当然,说是这么说的,实情是什么样,林阳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不过,他林阳,此刻人还有点懵。
万万没想到,这赏赐,他竟然也跟着凑了个热闹!
就在今天一早,荀彧派人前来传话。
林澹之功劳有二。
其一,江东孙策果真遇刺身亡,江东之危自解。
这事明面上是刺客干的,但曹营上下,都将此功归于司空“天命所归,自有神助”。
可曹操和荀彧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背后真正的推手,就是林阳出的那主意,是那封送往广陵陈元龙的信!
其二,就是之前献上的“盐水选种、催芽播种”之法,早就在各州郡屯田区推行,效果好得惊人。
枣渊和刘晔的封赏自然是一分没少,但这两个厚道人跟荀彧讲了之后,这份属于林阳的功劳一直被记到了现在。
毕竟,这等于给官渡前线的曹军备下了一份压箱底的保障。
于是,两件大功,合到了一处。
曹操亲自上表天子,特拜林阳为“中书郎”,俸禄秩六百石,依旧和之前尚书郎一样,许其便宜行事,可不朝。
除此之外,还赏钱五万,再赐宅院一座。
林阳当时听完,脑子嗡的一声。
中书郎?
这官职他知道,掌管诏书、记事,虽品阶不高,却是天子近臣,未来权力中枢的核心。
万幸的是,可能因为孟良老哥和荀彧后面发力的关系,曹老板体谅他,给了个“可不朝”的特权,也就变相的成了虚职。
这倒不怎么要紧,要紧的是眼前这座宅子。
光是站在这门口,林阳就感觉自己矮了半截。
看着规模,分明是超出六百石官员规制的待遇。
他之前那小院,胜在清静雅致,是他自己一手一脚布置起来的安乐窝。
可眼前这个......
一比较,这简直就是个巨无霸啊!
“家主,咱们......就住这儿?”一名婢女小声地问,眼睛里全是星星。
“不然呢?”林阳没好气地瞥了她一眼,“不住这儿,你想睡大街啊?”
他挥了挥手,像赶鸭子一样:“都进去,都进去,看看自己的新窝长啥样。”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欢呼,簇拥着林阳,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朱漆大门。
“吱呀”声响过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足有半亩地大小的开阔前院。
青石板铺就的甬道,从脚下一直延伸到正前方一座规整的主厅,甬道两侧,种着几棵矮桃树。
门两侧,各有一排厢房,显然是门房和接待普通宾客的耳房。
林阳的眼皮跳了跳。
这么大的前院,光是打扫就得累死几个。
还有这耳房……
他压根就不想见客好吗?
嗯,不对,见见自己那几个熟人倒是没问题。
把这地方改改,吃饭聚会吹牛皮貌似也不错!
林阳领着一群好奇宝宝进了那足以容纳十几人议事的正厅,里面几案、坐席、屏风一应俱全,透着一股文官宅邸的庄重。
“这地方不错。”林阳摸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评价,“以后谁打牌耍赖,就罚他来这儿跪着,对着墙思过。”
身后几个婢女闻言,顿时缩了缩脖子,偷偷吐了吐舌头。
穿过正厅,后面又是一道月亮门,进去之后,豁然开朗。
后院比前院大了不止一圈,足有一亩半地。
正中央是一座三开间的主宅,夯土筑基,木梁架顶,看着素雅又整洁。
主宅两侧,还各有几间厢房。
“这么多房间……”林阳感觉牙根有点酸,“我一个人睡得过来吗?”
不过他脑子一转,立刻就有了主意。
“嗯,屋子多也好,一间砌炕,一间放床,还能腾出几间放我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
那些个厢房留给照顾起居的下人住,也不错。
再往后走。
后院的角落里,也栽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旁边还有几株桃树,看着倒是赏心悦目。
主宅旁边,还有一座独立的小院,院里种着几竿翠竹,屋舍雅致,窗明几净,一看就是书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