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
江陵城的城防工程,早在一年之前就被方言完成。
高达三丈的江陵新城墙巍然矗立,墙体以青砖与糯米灰浆垒砌,雄伟壮丽,坚固异常。
而在城墙之外,紧邻奔流江水处,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已然成型。
其规模依然不输一般的小镇。
那便是方言一手推动建成的“江陵物流转运中心”,名曰“望江镇”。
但见小镇内,码头延伸入水,可同时停泊百余艘大小货船,桅杆如林,帆影蔽日。
苦力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将来自苏杭的丝绸、巴蜀的桐油、“方记”纸张、湖广的粮米装船,运往四方。
码头后方,是连绵成片的巨大货仓,规划整齐,道路宽阔,车马络绎不绝。
来自天南地北的客商、脚夫、车把式汇聚于此,一副繁忙景象。
在货仓的不远处,一座高台目入眼帘。
高台之上,树立着一个宽大的公告牌。
公告牌上,贴满了各色信息与船期公告。
京都需要丝绸,成都需要铁矿......
商人们在公告牌下一一查看那些消息。各自在心中算计着利润和得失。
这座小镇,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枢纽,日夜不停地吞吐着货物与财富,其税收已成为江陵府最重要的进项。没有之一。
小镇的核心区域,临江矗立着一座三层高的酒楼,名曰“望江楼”。
早在物流中心建成的那一刻,方言就成立了“江陵商会”。
而这“望江楼”,就是“江陵商会”其中的产业之一。
作为江陵商会的门面产业,其规格自然也小不了!
它由两座完全对称的酒楼所组成。
三层高的朱红楼阁隔街相望,并肩而立。
两楼之间,是一条可供四辆马车并排行进的宽阔车道,终日车马川流不息。
而在这条喧嚣车道的上方,一道凌空飞架的封闭式廊桥,如同一条强健的臂膀,将东西两座楼阁稳稳地连接在一起。
廊桥本身亦造得极为考究,飞檐斗拱,碧瓦覆盖,宛如一道悬于空中的虹桥,成为小镇最引人注目的地标。
这里,便是小镇里观察物流动态,把握商机的最佳“观景台”。
此刻,正值小镇最热闹的午后。
“望江楼”三楼最大的“观澜阁”内,却是一片寂静。
红绸,昔日万花楼的那个清倌人。
如今褪去铅华,穿着一身华丽的裙褂,发髻挽得一丝不苟,正手持账册,向在座的几位“江陵商会”的东家,汇报着物流中心近期的运营明细。
她的声音清脆,条理清晰,显然已经适应了这商会”管事这个角色。
“……上月转运货物,收取仓储,得利两万六千八百两,扣除人工、损耗及各色开支,净利一万一千四百三十四两。同比上月增长一成二。”
红绸合上账册,恭敬的退到一旁站立。
一旁侍立的铁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跟在方言身后混糖吃的憨傻小子。
他也长高了不少,同样穿着华丽的绸缎,眼神沉稳,接话道:“言哥,按照您的吩咐,新招的一百名搬运工已训练完毕,下月便可直接“上岗”。
“另外,我已与三大车马行谈好了长期合作,从我们商会运往内地的车马费,他们同意可再降半成。”
在大厅之内的主位上。
除了老神在在的方承祖外,还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的少女。
此人正是李矜。
两年时光,仿佛格外亲睐于她。
昔日那个娇蛮任性的小女孩,已长得亭亭玉立。
她身着淡雅的湖绉长裙,肤光胜雪,气质出尘。
既有书香门第的清雅之气,又隐隐透出一丝干练。
自从物流管理中心建成之后,她娘就以锻炼她为缘由,将这边的事务交给她来处理。
此刻,她听着众人汇报,目光却时不时地飘向窗边那个负手而立的身影。
她的眼神异常复杂,有欣赏、有探究,更有一丝发自内心的佩服。
短短两年多,方言竟真的将这物流中心建成了!还成了江陵城的标杆!
就连巡抚,知府,县衙,甚至清流,所有和这有关的官方人物,都在拼命的护着这个江陵明星工程。
哪怕是杨党绞尽脑汁,都无法撼动这个工程。
利润更是一月比一月高!现在都涨到一万一千四百两了!
这点石成金与拉帮结派的能力,让她不得不佩服的同时又心生震撼。
她收敛心神,从碧春手中接过一个锦盒,优雅开口说道:“红绸姑娘,世铁管事,辛苦了。”
“这两支老山参,是商会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望二位再接再厉,助我们‘江陵商会’更上一层。”
红绸与铁蛋受宠若惊,连忙躬身道谢:“多谢李小姐!”
方言这才从窗边转过身,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
“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李大小姐也会开始关心人了?看来这段时间,李大小姐也开始成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