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觉得,自己大概是全宇宙最“憋屈”的战略分析师了。分析得头头是道,洞若观火,奈何“客户”(唐龙及基地众人)规模太小,“投资”还没到位,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联邦)一路狂跌,甚至还有“外资恶意收购”(银鹰帝国入侵)的戏码上演。
当2号星零将德拉星系联邦军惨败,八十余万艘战舰化作宇宙尘埃的“战报”投影出来时,整个KD-73基地指挥中心(那个窑洞角落)一片寂静。连最跳脱的唐龙都张大了嘴巴,半天没合上。
“八……八十多万艘?就这么……没了?”唐龙结结巴巴地重复着这个数字,虽然他神经大条,但这个损失规模也远超了他的想象。那可都是战舰啊!不是八十几万颗土豆!
尤娜、莎丽等女军官更是脸色发白。她们曾是联邦军人,虽然境遇悲惨,但对联邦军队仍有一丝复杂的情感。如此规模的溃败,意味着无数同僚的死亡,也意味着联邦的根基正在崩塌。
高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巨大的数字冲击中冷静下来。他走到星零投影出的简易星图前,目光扫过德拉星系和斯文星系的位置,大脑飞速运转,进行“战后复盘分析”。
“典型的‘优势局面下的战略性失败’。” 高洋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刻意保持的平静,试图稳定军心,“联邦军在德拉星系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却犯了几个致命错误:
“第一,‘多头管理,指挥链路混乱’。多个联合舰队指挥官平级,缺乏统一权威,在关键时刻出现决策分歧,命令相互矛盾,导致整体阵型从内部瓦解。这就像一个大项目组,几个项目经理谁也不服谁,各自瞎指挥,结果就是项目崩盘。”
“第二,‘风险意识缺失,被‘杠杆’撬动’。” 他指向代表李涛那支精锐舰队的光点,“雷斯军投入了一支数量不多,但‘装备等级’远超平均水平的‘特种部队’(高级战舰)。这支‘精锐小队’就像一根杠杆,在联邦军混乱的阵型中找到了支点,一举撬动了整个战局。联邦军对此缺乏预案,被‘降维打击’了。”
“第三,‘团队成员(士兵)素质堪忧’。大量新兵缺乏实战经验和心理素质,顺风局还能打,一旦陷入逆境,恐慌情绪蔓延,操作变形,甚至出现‘非战斗减员’(互相碰撞)和‘非理性操作’(撞击、盲目空间跳跃)。这说明联邦军的‘培训体系’和‘团队文化建设’存在巨大问题。”
他顿了顿,总结道:“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兵力损耗,而是一次‘系统性的组织崩溃’。联邦军这个‘庞然大物’,内部的管理漏洞和结构性矛盾,在外部压力下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了这场惨败。”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虽然用了不少“黑话”,但结合战况,众人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原本因巨大损失而感到迷茫和恐惧的情绪,渐渐被一种清晰的认知所取代。
就在这时,星零又带来了“好消息”:魏非的第一联合舰队在斯文星系高歌猛进,直逼雷斯联邦首都!
坎穆奇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立刻晋升魏非为上将以示激励。
高洋却皱起了眉头,非但没有放松,反而神色更加凝重。
“‘过度依赖单一明星团队(第一联合舰队)’,而忽略了整体‘业务健康度’(其他战线崩溃),这是大忌啊。” 他低声对身边的唐龙和几位女军官说,“而且,把所有的‘舆论压力’和‘业绩期望’都压在魏非一支舰队上,风险太高了。万一……斯文星系那边也出现变故呢?”
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个老职场人,他见过太多“一个项目救全公司”最后却功亏一篑的例子。更何况,联邦现在就像一个四面漏风的破船,一个地方的成功,很难弥补其他地方的巨大窟窿。
果然,他的“风控预警”再次应验!
还没等坎穆奇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喝完一杯酒,银鹰帝国入侵,骨云龙星系失守的惊天噩耗传来!
“哐啷!”——高洋仿佛能隔着无尽星空,听到坎穆奇酒杯摔碎的声音。
“‘外部巨头恶意并购’……终于来了。” 高洋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苦笑,“联邦内部混乱,价值被严重低估,‘竞争对手’(银鹰帝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抄底’的机会。张军龙直接撤兵,更是标准的‘止损操作’,把烂摊子甩给了坎穆奇。”
他看着星图上代表银鹰帝国舰队的、密密麻麻的新增光点,语气沉重:“‘破产重组’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联邦,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现在面临着‘资不抵债’(军力耗尽、民心尽失)、‘现金流断裂’(补给困难)、‘核心资产被侵占’(星系沦陷)以及‘恶意收购’(帝国入侵)的多重危机。”
他转过身,面对基地的核心成员,目光扫过每一张或震惊、或忧虑、或茫然的脸。
“各位,”高洋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再次印证了我们‘猥琐发育’核心战略的前瞻性和正确性!现在,我们必须调整心态,不再将联邦视为可依靠的‘母公司’,而是要将其看作一个正在‘破产清算’的‘市场环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