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查沈崇明旧案的呼声,如同早春的阴风,迅速在朝堂上下刮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勋贵联名上奏,言辞恳切,只道是为彰显朝廷绝不冤枉一个忠臣、也绝不放过一个蠹贼的公正之心,恳请陛下允准三司会审,复核当年卷宗。
理由冠冕堂皇,让人难以直接反驳。皇帝萧景睿看着御案上的奏章,眉头紧锁。他心知这是冲着沈玲珑来的,但若断然驳回,反而显得心虚,落人口实。
“陛下,”新任的吏部尚书,一位相对中立的官员出列道,“臣以为,几位老王爷所言,亦不无道理。沈尚书旧案牵连甚广,当年或有仓促之处。如今睿国夫人执掌审计,权柄日重,若能借此机会彻底厘清其父案情,无论结果如何,于国于民,于睿国夫人自身清誉,皆是有利无害。”
这话听起来公允,却将沈玲珑推到了风口浪尖——若她反对,便是心中有鬼;若她同意,则等于将自己和亡父再次置于舆论的烤架之上。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沈玲珑身上。
慕容翊立于武将班首,面色沉静,眸底却寒光隐现。他刚回朝,反对派就迫不及待地出招,而且直指沈玲珑最在意的亡父声誉,其心可诛。但他并未立刻出声,他想看看沈玲珑如何应对。
沈玲珑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声音清晰而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陛下,诸位大人。先父蒙冤多年,幸得陛下圣明,摄政王与诸位同僚相助,终得昭雪。此案卷宗,审计司亦有存档,臣每每观之,痛心疾首。若有疑点,自当厘清,以告慰先父在天之灵,亦可使天下人信服。”
她竟坦然同意重查!
这番表态,让那些准备看她惊慌失措或激烈反对的人大感意外。
“然,”沈玲珑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那几位上奏的老勋贵,“既然要查,便需彻查!不仅要查当年指控先父的所谓‘罪证’,亦要查这些‘罪证’从何而来,由何人经办,期间有无构陷、伪证之情事!更要查,当年与先父同案被贬、被流放,乃至……屈死的官员,是否同样存在冤情!”
她踏前一步,官袍无风自动,一股凛然之气油然而生:“审计司之责,在于核查账目,厘清真相。此案既涉户部钱粮,臣身为审计司总办,责无旁贷!臣请陛下下旨,将此案交由审计司主导核查,三司协理!臣愿立军令状,十日之内,必给朝廷、给天下一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们不是要查吗?好!我来查!而且不仅要查我父亲是否冤枉,更要反查回去,看看当年究竟是谁在幕后操纵,制造了这起冤狱!
这反击,犀利而果决!
那几位老勋贵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们本想借此案搅浑水,打击沈玲珑的威信,没想到她竟如此强硬,反而要将案子扩大化,这很可能引火烧身!
皇帝萧景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当即拍板:“准!即日起,沈崇明旧案复核事宜,由审计司总办睿国夫人沈玲珑主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派员协理!一应卷宗、人证,皆可调阅提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臣,领旨!”沈玲珑躬身,声音掷地有声。
退朝后,消息迅速传开。有人为沈玲珑的胆魄喝彩,也有人暗中冷笑,认为她是不自量力,竟敢主动揽下这烫手山芋,十日之期,看她如何收场。
慕容翊在宫门外追上沈玲珑。“可有把握?”他低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此案水深,牵涉甚广,十年过去,很多证据恐怕早已湮灭。
沈玲珑停下脚步,看向他,目光清澈而坚定:“王爷,账目或许会被篡改,人证或许会被收买,但真相,就像水下的石头,只要肯下力气去摸,总能找到。更何况,”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我手中,并非全无线索。”
慕容翊深深看了她一眼,不再多言:“若有需要,本王麾下暗卫,听你调遣。”
“多谢王爷。”
沈玲珑回到审计司,立刻召集所有核心力量。她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孙先生,你带一队人,立刻调阅刑部存档的所有当年案卷,重点是盐税亏空的具体账目分歧点、以及所有涉案人员的口供笔录,逐字核对,寻找矛盾与漏洞!”
“明轩,你动用所有市井关系,秘密寻访当年与父亲交好、或因同案被牵连的官员及其家眷,尤其是那些侥幸存活、或已流放赦归之人,看看他们手中是否还保留着什么证据,或者知道些什么内情!”
“赵铁,你持王爷手令,调集暗卫,秘密监控那几位上奏的老王爷府邸,尤其是他们近日与何人来往密切!注意,不要打草惊蛇!”
一道道指令清晰下达,审计司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目标明确——不仅要证明沈崇明的清白,更要揪出当年的幕后黑手!
沈玲珑自己则坐镇中枢,重新翻出了父亲留下的那几本至关重要的原始账册,以及慕容翊交给她的那本记录了“飞蛾”资金网络的蓝皮账册。她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当年构陷父亲的那些人,与后来的“飞蛾”组织,或许本就同出一源,或者至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行事手法,对财政漏洞的利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