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儿,过儿!”
常氏捧着粥碗跑向不远处的残疾孩子。
李老太急忙跟了上去。
李氏同样看向墙根处,眉头紧紧皱起来,拉着王小草就向城根走去。
李根强跑的飞快,米汤洒了一地,碗中都空了。
“娘,那个孩子是谁啊?”王小草看出来,所有人都朝那个孩子走去。
他们应该全都认识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叫过儿,是你桂莲姐的大儿子”,李氏一边叹气一边解释。
王小草似乎有些记忆。
李桂莲是常氏的大女儿,出嫁后第二年就生下一个男娃,全家自然是欢喜的。
可那个孩子和普通孩子有点不一样。
起初李桂莲两口子认为孩子大一点就能好,哪知道越大越明显。
孩子三岁都不会走路,还时常流口水。
刘家为此还请了跳大神的,以为孩子中了邪。
跳大神的跳过没起色,大夫也看过,吃了多少药也没用。
刘家人心心念念就是让孩子能够好起来,便取名为过,希望一切坏事都能过去。
如今五年过去了,孩子也不见好转。
别人不知道这个病,王小草却是知道。
这是小儿脑瘫,天生的,根本治不好。
常氏将粥碗交给婆婆,抹了一把眼泪把外孙抱起来,“过儿啊,真的是过儿”。
刘过儿嘴角抽搐,全身僵硬佝偻,口齿不清的叫了一声,“姥……姥姥”。
“过儿,你爹娘呢?怎么看不见他们?”李老太左右张望。
李根强连忙跑到排队的人群中,高声叫嚷,“姐,大姐,李桂莲!”
如此反复叫了好几次,仍然不见回应。
“瞎叫唤什么?再扰乱秩序,当心抓你进大牢”!
李桂莲没喊来,却喊来了官差。
李根强不敢再吭声,连忙跑回来。
“过儿,别怕,姥姥在,你告诉姥姥,你娘去哪了?”常氏担忧的看着怀里的外孙。
过儿抽搐了两下,嘴角一撇一撇的,“走……走了”。
孩子委屈又伤心的哭起来,口水流的更多。
常氏的眉头紧紧皱起来,她猜到,是李桂莲两口子趁着逃荒混乱,将孩子抛弃。
李老太无奈呼出一口气,同样猜出是怎么回事。
却也能理解刘家人的心情。
眼下到处闹灾荒,养活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哪里舍得将粮食给一个不会走路不能干活的孩子。
“娘……”,常氏叫了一声娘,就说不下去了。
他们家同样在逃荒,谁都吃不饱,过儿又是被抛弃的孩子,她给捡回去,实在是说不出口。
可是若不让她捡回来,她如何能忍心看着孤零零的过儿一个人在这里渴死饿死。
好歹是一条人命,更是她的亲外孙。
李老太如何不懂大儿媳的想法。
可是,一大家子的日子也不好过。
过儿这样的孩子,干活是不可能的,就算让他自己走路吃饭怕是都不能。
给这样的孩子吃饭,无疑就是在浪费粮食。
“奶,求你留下过儿吧,往后我多多干活,把过儿那份也干出来,我少吃饭,省下来的粮食给过儿”,李根强央求。
李根壮连忙跟着点头,“奶,我也是,我和大哥一样,多干活少吃饭,就把过儿留下来吧”。
李老太无奈叹气,若是她不肯答应,倒显得她无情,大房一家也会难过。
若是她答应,家里其他人难免会有意见。
“太……太姥姥”,过儿可怜巴巴的看向一旁的李老太。
这一声太姥姥,让李老太再说不出拒绝的话,长长叹息一声,“也罢,过儿也是咱李家的人,哪能就这么放任孩子不管,不过……”
李老太顿了一下,“老大家的,你可想好了?养大过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将来他也不一定能自己站起来”。
说不定需要人照顾一辈子,担心伤了过儿的心,后面的话李老太没有说出口。
“娘,我相信过儿总有一天能够自己走路自己吃饭”,常氏像是下定决心。
就算过儿不能自己站立,她也要教会过儿走路。
李老太在两个大孙子期盼的目光下点头,“成,既然你们大房全都这么想,那就留下来吧”。
李根强和李根壮同时松了一口气。
常氏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五岁的过儿挤出一抹笑,只是笑容和正常孩子不一样。
李桂兰喝完一碗粥,走过来时就听到奶奶要留下那个瘸子。
她撒开腿就跑,回去告诉她爹娘,家里又多了一个累赘。
王小草收回打量的视线,看了看手中的米汤,走到常氏面前。
“大舅母,这碗粥给过儿喝吧,他一定还没吃饭。”
常氏将碗推回去,“小草喝吧,你跑了一整天都没吃上一顿饱饭,过儿就吃我这碗”。
王小草手中的米汤还是没送出去,她闻过了,米汤一点香味都没有,不知道是多少年的陈米。
不过这年头有点吃的不被饿死,就能保证老百姓不闹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