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凤仪宫内烛火摇曳。
青鸾轻步走入内殿,对着正在翻阅兵书的风临月躬身行礼:“娘娘,贵妃那边有动静了。”
风临月头也不抬,指尖轻轻翻过一页:“说。”
“这几日贵妃异常安静,闭门不出。但她身边的心腹宫女彩云,连续三日悄悄出宫,去了城西的玄清观。”青鸾压低声音,“那观位置偏僻,香火不旺,颇为蹊跷。”
风临月终于抬起头,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玄清观?可查清底细?”
“尚未查清,只知观主是个女冠,道号清虚,平日深居简出。”青鸾谨慎回道,“奴婢已派人日夜监视,只是那观周围似有高手护卫,不敢靠得太近。”
“做得对。”风临月放下兵书,起身走到窗前,“贵妃素来张扬,突然如此安静,必有图谋。那玄清观定不简单,加派人手,远远盯着便是,切勿打草惊蛇。”
“是。”青鸾应下,又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还有,陆将军传信来,说边关几位老部将听闻娘娘处境,愿效忠于您。问下一步该如何联络。”
风临月接过密信,就着烛火细细看过,唇角微扬:“告诉陆擎苍,让兄弟们稍安勿躁。眼下我在明处,太多动作反而引人注目。让他先与几位可信的将领单线联系,待时机成熟,再图后续。”
她转身看向青鸾,目光如炬:“记住,我们在宫中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贵妃既然已经出手,我们更不能自乱阵脚。”
青鸾郑重应下:“奴婢明白。只是贵妃突然盯上那道观,恐怕是在谋划什么阴毒手段对付娘娘。”
风临月冷笑一声:“兵来将挡,我风临月从军多年,什么阵仗没见过?她若真要斗,我奉陪到底。”
窗外忽然刮起一阵夜风,吹得殿内烛火摇曳不定,映得风临月的身影在墙上拉得老长,宛若一只蓄势待发的凤凰。
---
璟王府内,晏华裳独坐灯下,面前摊着数本泛黄的典籍。
自从确认沈玦是中了缚魂邪术,她便开始四处搜寻破解之法。
白日里,她仍是那个柔弱顺从的冲喜王妃;
夜晚,她却化身孜孜不倦的求学者,钻研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玄门秘术。
“还是不对……”她喃喃自语,将刚调配好的药汁倒入瓷碗,仔细观察其色泽变化。
这几日她尝试了数十种配方,却始终找不到能够化解邪术的关键。
那缚魂之术极为阴毒,若非她重生后对灵气异常敏感,恐怕连诊断都诊断不出来。
“王妃,该歇息了。”门外传来侍女的声音。
晏华裳柔声应道:“这就睡了,你们先退下吧。”
待脚步声远去,她又点起一盏灯,从枕下取出一本破旧的《玄门杂录》。
这是她前几日托白芷妍从外面寻来的,书中记载了不少偏门玄术。
正当她翻到“破邪篇”时,忽然感到一股若有若无的灵力从窗外掠过。
晏华裳顿时警觉起来,轻轻吹灭烛火,悄声移至窗边。
自入住璟王府以来,她就隐约感觉府中除了那明显的邪气外,似乎还藏着别的什么。
今夜这种感觉尤为明显——那股灵力纯净清澈,与施在沈玦身上的邪术截然不同。
她屏息凝神,细细感应着那股灵力的去向,却发现它飘忽不定,时而靠近,时而远去,仿佛也在试探着她。
“是谁?”她轻声问道,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没有回应,只有夜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晏华裳蹙起秀眉,心中警铃大作。
这王府果然不简单,除了那施邪术之人,竟还有别的玄门中人。只是不知这人是敌是友,为何潜伏在王府之中。
她轻轻关好窗户,回到床榻边,看着依然昏睡的沈玦,低声道:“王爷,您这府上,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沈玦自然没有回应,只是静静地躺着,呼吸平稳。
晏华裳却不敢再掉以轻心,将刚刚调配的药汁小心收好,又检查了一遍门窗,这才和衣躺下。
这一夜,她睡得极浅,时刻警惕着外面的动静。
那股纯净的灵力再未出现,但她知道,那绝不是错觉。
---
翌日清晨
风临月刚用过早膳,青鸾便匆匆进来,面色凝重。
“娘娘,玄清观那边有消息了。”青鸾低声道,“昨夜三更时分,有一辆马车悄悄进入观中,车上下来的人披着斗篷,看不清面容,但身形与贵妃身边的彩云极为相似。”
风临月眸光一凛:“可知道她们做了什么?”
“观中守卫森严,我们的人无法靠近。但据观察,那人在观中待了足足一个时辰才离开。”青鸾顿了顿,“还有,今早宫中传出消息,贵妃突然染病,已向皇后告假,免了近日的请安。”
“染病?”风临月轻笑一声,“真是巧啊。前几日还生龙活虎,如今说病就病了。”
“娘娘觉得贵妃在耍什么花样?”
风临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不管她耍什么花样,我们见招拆招便是。去备轿,我要去给皇后请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