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林风的生活轨迹恢复了往日的规律。他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屋内巩固修为,消化灵土带来的益处,偶尔去任务堂接取一些耗时短、远离核心区域的简单任务,将“平凡内门弟子”的形象维持得滴水不漏。
然而,他内心的警惕并未放松。苏瑶那夜的神识探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涟漪虽已散去,但那份扰动却留在了心底。他深知,自己必须更快地成长,更巧妙地隐藏,才能在这愈发复杂的局势中游刃有余。
这一日,天色微熹,林风结束了一夜的修炼,感觉自身灵力愈发精纯浑厚,距离筑基中期巅峰仅有一线之隔。他决定去藏经阁一趟,并非为了查找什么高深功法,而是想借着翻阅那些无人问津的杂书、游记,放松心神,同时或许能从中捕捉到一些被常人忽略的、关于宗门历史或周边地域的零碎信息,为“天枢散人”的情报库做些积累。
藏经阁依旧弥漫着书卷与岁月沉淀的气息,清晨时分,弟子稀少,显得格外安静。林风轻车熟路地走向存放地理志异和宗门轶事类书籍的区域,目光在落满灰尘的书架上缓缓扫过。
就在他抽出一本《南荒风物考》时,眼角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蜷在靠窗的那个老旧蒲团上,正是管理长老玄云真人。
玄云真人似乎又睡着了,花白的头颅一点一点,轻微的鼾声在寂静的阁内若有若无。阳光透过窗棂,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显得祥和而慵懒。
林风早已习惯,正欲悄然走开,不去打扰,却听得玄云真人含糊不清地嘟囔了一句梦呓: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眼所见,未必为真……”
林风脚步微顿。这话语,似乎带着某种玄理。他想起之前几次,玄云真人的“梦呓”都隐隐给他带来过启发,便多了几分留意,假装在旁边书架翻阅书籍,实则凝神细听。
玄云真人咂了咂嘴,翻了个身,面朝里,声音愈发模糊,断断续续:
“……因果纠缠,如网如丝……种因得果,然果亦可为因……跳脱其外,方能观其全貌……”
“……众生皆棋手,亦皆棋子……欲超脱棋局,先入棋局……以棋手之心,行棋子之事……”
“……万物皆虚,唯道是真……然道亦无名,强名曰道……执着于名相,便落了下乘……”
这些话语零零碎碎,仿佛老人无意识的呓语,前言不搭后语。但听在林风耳中,却如同道道惊雷,在他心神中炸响!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不正暗合他使用马甲的理念吗?将真实的自己(实)隐藏在虚幻的身份(虚)之后,而马甲的行动(虚)又能为自己带来真实的利益(实)。
“因果纠缠……种因得果,然果亦可为因”——他种下“丹尘子”这个因,得到了洞府资源的果。而这个果,又引来了苏瑶调查的“新因”。如何跳出这个循环?玄云真人的话点醒了他,或许,他可以主动制造新的“果”,去影响甚至控制未来的“因”!
“众生皆棋手,亦皆棋子……欲超脱棋局,先入棋局”——他一直以来,都试图完全隐藏在幕后,做一个纯粹的棋手。但玄云的话暗示,真正的超脱,或许需要先深刻地理解并融入棋局,以棋子的身份行动,却始终保持棋手的视野和心态。这与他构思“天枢散人”不谋而合!天枢散人本身就是一个投入情报市场的“棋子”,但这个棋子的一举一动,都服务于林风这个幕后“棋手”的战略。
“万物皆虚,唯道是真……执着于名相,便落了下乘”——这更是一种境界上的点拨。无论是“林风”、“丹尘子”还是未来的“天枢散人”,都不过是外在的名相皮囊,是手段,是工具。真正核心的,是他自身的“道”——那道种的生长,对资源的获取,对长生大道的追求。过于执着于某个马甲的完美隐藏,反而可能束缚了手脚,忘了根本目的。
一时间,林风只觉得脑海中灵光闪烁,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隐藏自身、操控局势的困惑豁然开朗。玄云真人的话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维中的一扇新门。
他不再觉得这些是简单的梦呓。一次是巧合,两次是偶然,但这接二连三、总能切中他当下思考关隘的“点拨”,绝非偶然!
这位看似昏聩、终日醉眠的藏经阁长老,绝对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点化自己?
林风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但面上依旧平静。他不敢贸然上前打扰或询问,生怕打破了这种微妙的机缘。他恭敬地朝着玄云真人的背影,无声地行了一礼,表达内心的感激。
然后,他拿着那本《南荒风物考》,走到远离窗户的一个角落坐下,却并未立刻翻开书页。他的心神,完全沉浸在了对刚才那些话语的咀嚼和领悟之中。
“跳脱其外,方能观其全貌……以棋手之心,行棋子之事……”林风反复品味着这两句,对“天枢散人”这个马甲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