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注意,第一编队保持三公里咬距,锁定鬼子护卫舰防空炮位,用鹰击-83空对舰导弹实施饱和打击,优先敲碎其‘密集阵’近防系统;
第二编队降至两百米超低空,采用‘蛇形机动’突防,重点打击运输船烟囱与螺旋桨轴,断其动力链;
第三编队以‘小编队、多波次’掠飞货舱,30mm机炮点射坦克油箱,规避弹药舱连锁爆炸!各编队注意,鬼子防空火力密集,战术协同要快,撤退路线预演三遍,发起攻击!”
张凌云的声音在加密通讯频道里沉稳如铁,每一个指令都带着经过实战验证的精准——战前情报显示,这支鬼子增援舰队是其海上自卫队精锐,搭载了最新式的FCS-3相控阵雷达和90式舰对空导弹,绝非易与之辈。
通讯频道里没有多余回应,只有短促的“收到”二字,六十架雷霆-1型战机在空中完成战术拆分,银灰色机身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寒光,机翼调整为掠海攻击角度,如六十柄出鞘利剑,缓缓压向东京湾内的鬼子舰队。
海面上,二十艘鬼子运输船排成严密的“双纵护航阵”,船身吃水极深,甲板上堆满了加固的军火箱;
五艘“村雨”级护卫舰呈“楔形”分布在船队两侧,舰桥顶部的雷达天线高速旋转,甲板上的四联装高射炮、双联装防空导弹发射器早已扬起,黑洞洞的炮口如獠牙般对准天空。
鬼子士兵趴在炮位后,头盔上的防风镜反射着海面波光,手指紧扣扳机,战术背心上的弹药袋码得整整齐齐,嘴里嚼着压缩饼干,眼神里没有慌乱只有嗜血的狂热——
这是鬼子精心组建的“东亚增援特混舰队”,每一名士兵都经过为期半年的丛林与海上特训,背负着“玉碎冲锋”的疯狂信念。
“各机注意,电子战吊舱全开,实施‘噪声压制’,干扰鬼子雷达频段!”
第一编队队长赵卫国的声音响起,二十架战机立刻释放出强电磁干扰波。
鬼子护卫舰的雷达屏幕瞬间布满雪花,“翔鹤丸”护卫舰的防空指挥官佐藤大佐嘶吼着下令:“切换备用波段!高射炮采用光学瞄准,导弹部队准备‘盲射拦截’!”
这正是张凌云预判到的应对——鬼子的FCS-3雷达虽先进,但抗干扰能力存在短板,备用光学瞄准系统虽精准,却受限于能见度。
“就是现在!导弹预热,三秒齐射!”
赵卫国抓住干扰窗口期,四十枚鹰击-83导弹拖着白色尾焰升空,分四个波次、呈“倒V形”扑向五艘护卫舰,尾焰灼烧空气的呼啸声在数公里外都清晰可闻。
几乎在导弹发射的瞬间,鬼子护卫舰的防空火力全开。
“村雨”级护卫舰的四联装30mm高射炮喷出橘红色火舌,密集的弹雨在战机与舰船之间织成一道钢铁幕墙,空气被炮弹撕裂,发出刺耳的“咻咻”声;
同时,数十枚90式舰对空导弹升空,拖着细长的尾烟,精准锁定来袭导弹。
“规避!做‘桶滚机动’!”赵卫国大喊,第一编队的战机瞬间分散,有的拉升高度,有的俯冲贴海,导弹则在空中灵活变轨,与鬼子的拦截火力展开生死竞速。
“轰隆!”
第一枚导弹精准命中“翔鹤丸”前甲板的“密集阵”近防系统,炮管被瞬间炸得扭曲飞溅,滚烫的金属碎片横扫四周,操作炮位的五名鬼子来不及惨叫,身体便被撕裂成碎片,鲜血与碎肉混着炮屑溅满甲板。
但鬼子的抵抗并未中断,副炮位的士兵立刻补位,哪怕身边就是战友的残肢,依旧疯狂扣动扳机,高射炮的轰鸣声震得舰体微微颤抖。
“第二波导弹注意,规避鬼子左侧防空盲区!”张凌云通过战场实时传输画面,捕捉到鬼子舰队的防御漏洞——其护卫舰左侧因运输船遮挡,防空火力存在夹角。
四十枚导弹立刻调整轨迹,从运输船与护卫舰之间的缝隙穿插而过,“瑞穗丸”护卫舰的弹药舱被一枚导弹擦中,引发连环爆炸,浓烟滚滚升起,将整艘舰笼罩在黑色烟雾中。
但鬼子的反击也异常凶狠。
“雪风丸”护卫舰的防空导弹精准锁定了两架雷霆战机,飞行员猛地拉动操纵杆,战机做了一个极限俯冲,导弹擦着机翼飞过,击中远处海面,激起数十米高的水柱。
其中一架战机的机翼被弹片划伤,燃油泄漏,飞行员王磊嘶吼着:“队长,我被击中,燃油只剩15%!”
赵卫国果断下令:“弃机跳伞!我们掩护你!”
三架战机立刻转向,机炮扫射“雪风丸”的防空炮位,为王磊争取跳伞时间。
王磊的降落伞刚打开,就遭到鬼子甲板机枪的疯狂扫射,子弹穿透伞布,在他身边形成密集的弹雨。
他强忍恐惧,拉动伞绳调整方向,落入海中的瞬间,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信号枪和自卫手枪。
鬼子的一艘巡逻艇迅速驶来,艇上的鬼子端着步枪,嗷嗷叫着扑过来,王磊躲在漂浮的木板后,等到巡逻艇靠近,突然起身射击,击毙两名鬼子,却被身后的子弹击中肩膀,鲜血染红了海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