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的脚步刚踏入天门的光影范围,又缓缓退了回来。掌心的守心印还泛着淡青的地脉光,与胸口初心锚点的金辉交织,像在提醒他 —— 有些东西,该留在修道域的土地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锚。
他转头望向天门旁的空地,那里的灵脉草长得格外茂盛,叶片间萦绕着淡淡的四域共鸣气息。之前慧觉等人送行时留下的脚印还在松软的泥土里,阳光落在上面,竟让脚印边缘长出了细小的草芽。林烨蹲下身,指尖拂过泥土,感受到地底涌动的修道域地脉气 —— 这股气温暖而沉稳,像无数双托举着希望的手,正等待着被赋予新的意义。
“该立一块碑。” 林烨轻声说,声音被风卷着,落在灵脉草上,草叶轻轻颤动,像是在回应。他想起暗域城的凡心碑,想起守道峰的新石碑,那些碑石不是冰冷的石头,是凡心的载体,是传承的见证。如今他要去修仙域,若不留下点什么,后来者踏入天门时,或许会忘了 “凡心” 才是四域渡化的根本。
他起身,走到天门旁的一块巨石前。这石通体青灰,表面光滑,是修仙域灵脉与修道域地脉交汇时自然形成的,石中藏着淡淡的灵息,最适合刻碑。林烨抬手,指尖的凡火缓缓燃起,金辉落在石面上,没有灼烧的痕迹,反而让石面变得更加温润 —— 他要用凡火为引,将《凡心经》与守道遗录刻入石中,让碑石与四域地脉相连,永远不会磨灭。
“先刻《凡心经》。” 林烨深吸一口气,指尖的凡火凝聚成细细的火刃,轻轻落在石面上。火刃划过的地方,石屑没有飞溅,反而化作淡淡的光,融入空气中。他一笔一划地刻着,字体沉稳有力,带着《凡心经》特有的温和力量:
“凡心者,非弱也,乃众生之本也。修者弃凡心,则失道;凡民守凡心,则得生。
火有三境:凡火为基,护众生;情火为魂,渡执念;护脉火为翼,守灵脉。
四域者,同源也。凡域养灵,修道域守心,修仙域化戾,神梦域归真。
真我者,非孤也,乃凡心之聚也。守真我,则凡火不灭;护众生,则四域共生。
真我不灭,凡心恒存;四域同源,渡化共生。”
刻到最后一句时,林烨的指尖微微颤动。火刃停在 “共生” 二字上,他想起柳清歌临终前的笑容,想起白隐归真时的清光,想起阿牛在灵田里的身影,想起墨老在守道碑前的讲解 —— 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凡心经》的注脚,是 “凡心恒存” 的最好证明。凡火的光在 “共生” 二字上停留了片刻,石面上竟浮现出一层淡淡的水纹,像柳清歌曾用过的情火气息,温柔地包裹着碑石。
“接下来,是守道遗录。” 林烨收敛心神,指尖的火刃转向石碑的另一侧。守道遗录里记录的,不是冰冷的文字,是他在修道域的所有经历,是渡四域的方法,是凡心如何在绝境中绽放光芒的过程。
他先刻下 “守道遗录?序”:“余林烨,凡域青禾村人,幼随母种灵脉草,见混沌之祸,悟凡心之贵。后入修道域,遇墨老、柳清歌、慧觉诸人,经守道峰之毁、暗域城之困、灭世影之劫,终知四域渡化,唯凡心不可弃。今留此录,为后来者指迷津。”
接着是 “渡四域之法”,林烨细细刻着,每一个字都带着实践的重量:“凡火之用,在‘温’不在‘烈’。遇执念者,以情火引其忆,以凡火护其心,不可强渡;遇灵脉枯者,以护脉火引地脉气,以灵脉草养其土,不可急功;遇域界隔者,以初心锚点连四域,以守心印通地脉,不可独断。
四域之险,在‘戾’不在‘力’。凡域防混沌,修道域防傲慢,修仙域防执念,神梦域防怨怼。破戾之法,在‘共情’不在‘对抗’—— 知其苦,方懂其心;护其生,方化其戾。”
刻到这里,林烨想起焚心子的执念火,想起玄烨仙尊的神梦仙躯,那些被戾气吞噬的人,并非天生邪恶,只是忘了凡心的温度。他加重指尖的力度,在碑上刻下:“凡入修仙域者,需先悟‘凡心’,否则终难成道。” 这行字比其他字更深,石面泛出的光也更亮,像是在向所有未来者宣告 —— 凡心,是踏入修仙域的唯一门槛。
守道遗录的最后,是 “四域共生之愿”:“余愿四域之民,凡修无别,灵脉共养,危难相援。愿灵脉草遍四域,愿凡心碑立各处,愿凡火不灭,照亮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地。余去修仙域后,若有后来者见此碑,当知 —— 你所守护的,不是某一域,是四域的烟火;你所坚持的,不是某一道,是凡心的真义。”
刻完最后一个字,林烨收回指尖的火刃。他后退一步,看着眼前的石碑 —— 碑身高丈余,宽五尺,正面是《凡心经》全卷,泛着金色的凡火光;背面是守道遗录,绕着淡淡的青色地脉气;最下方的 “凡入修仙域者,需先悟‘凡心’” 一行字,泛着醒目的绿光,像是凡域灵脉草的气息凝结而成。他抬手轻触碑面,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域地脉的共鸣,碑石仿佛有了生命,在阳光下轻轻搏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