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张教授的?”林悦推开窗笑问。
阿木手一抖,篮子差点歪倒,红着脸点头:“张教授说用新鲜叶子做标本更鲜活,我去后山采了点。”他指了指篮子里一片特别宽大的叶子,“这片是紫背苏的,背面紫得发亮,您看能当教具不?”
林悦拿起那片叶子,阳光透过叶肉,能看见清晰的叶脉像细细的血管。“当然能,”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个玻璃罐,“这是我腌的紫苏酱,配粥吃正好,你带回去给婶子尝尝。”
阿木接过罐子,指尖触到罐身的温热,小声道:“谢谢林姑娘,俺娘总念叨您做的酱比镇上铺子卖的香。”
正说着,小萤风风火火跑进来,手里举着张纸:“姐姐你看!张教授给的紫苏种植手册,说咱们可以在院里开辟个小苗圃!”手册上画着整齐的田垄,每个格子里都标着“紫苏”“紫背苏”的字样,旁边还有一行小字:“秋分播种,春分收籽,顺应时节,方得饱满。”
林悦看着手册,忽然注意到页脚有行铅笔字,是张教授的笔迹:“草木生长有定时,人求学亦有次第,急不得,也慢不得。”她想起今早阿木在树下画图谱的认真,小萤抢座位时的雀跃,还有自己对着标本琢磨药性的专注——原来大家都在跟着时节慢慢走,像紫苏一样,扎根、展叶、开花,不慌不忙地长成该有的样子。
这时,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张教授抱着摞花盆走过来,每个盆里都栽着株紫苏苗。“来,每人领一盆,”他把花盆分给大家,“养在窗边,记得早晚浇水,观察它们的变化,比死记硬背图谱有用。”
阿木捧着花盆,小心翼翼地往土里埋了颗缓释肥,动作轻得像在照顾小娃娃。小萤则蹲在院里,给紫苏苗搭了个小小的竹架子:“张教授说这样茎秆能长得更直,不会被风吹倒。”
林悦把自己的紫苏盆栽放在窗台上,和那罐紫苏酱并排摆着。阳光落在叶片上,蒸腾起细碎的水汽,混着酱的咸香,像极了家乡晒酱时的味道。她忽然明白张教授那句“顺应时节”的意思——所谓成长,不就是像这样,一边吸收阳光雨露,一边在日常的琐碎里慢慢沉淀,把别人的叮嘱、自己的观察,一点点酿成属于自己的养分吗?
傍晚时,大家坐在院里的石桌旁,就着晚霞吃粥。阿木娘烙的玉米饼蘸着紫苏酱,香得小萤直咂嘴。张教授喝了口紫苏茶,慢悠悠道:“明天教你们炮制紫苏子,得用温火炒,太急了会焦,太慢了又出不了香味——跟你们说,这炒药的火候,就跟做人似的,得拿捏得刚刚好。”
林悦看着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医学院的日子,就像罐慢慢发酵的紫苏酱,初尝带着点生涩的辛,越品越有绵长的香。而那些关于紫苏的知识,关于成长的道理,正像紫苏的根须,悄悄在心里扎得更深,缠得更紧了。
喜欢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