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后,邱铎福准时抵达。他一身剪裁合体的高级西装,腕表低调却价值不菲,整个人透着一股精明干练、久经沙场的自信气场。张锦笑着为双方引荐。
“郭董,久仰大名,我是邱铎福,很高兴见到您。”邱铎福主动伸出手,笑容恰到好处,握手有力而短暂。
“邱总,幸会,张哥没少提起你的辉煌战绩。”郭少云也笑着回应,将他请到客厅落座。
交谈随即展开。邱铎福果然名不虚传,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资本市场运作有着极其深刻和务实的见解。他并没有一上来就夸夸其谈,而是仔细询问了郭少云关于布局手机产业的初步想法和资源配置。
听完郭少云的描述,邱铎福沉吟片刻,诚恳地说道:“郭董,您的魄力和眼光令我非常佩服。手机产业确实是未来十几年的黄金赛道。但请恕我直言,这个行业水很深,技术迭代快,产业链极其复杂,竞争已是红海。如果由我来操盘,我可能会建议采取一种更步步为营的策略。”
他身体微微前倾,开始阐述他的“谋国之言”:“比如,第一年,我们可以先不急于推出自有品牌,而是投入重金成立一个顶尖的研究院,专注于核心技术的预研和专利布局,同时与一家有实力的代工厂深度合作,学习生产管理和供应链整合。第二年,尝试推出一款试水性的细分市场产品,打磨团队,验证技术,建立初步的渠道关系。第三年到第五年,再逐步加大投入,完善产品线,建设自有渠道,最终实现品牌突围。这样虽然慢一些,但基础扎实,风险可控,五年之内完成全面布局,成功率会高很多。”
郭少云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系统任务的压力,邱铎福的建议无疑是老成谋国、稳健至极的上策。可惜,他等不了五年,他的系统资金需要在一个月内就找到“合理”的消耗途径。
随着交谈深入,邱铎福显然也敏锐地察觉到郭少云对他的务实稳健路线兴趣似乎不是特别浓厚。临到对话尾声,他话锋一转,试探性地问道:“郭董,不知道培达发集团现阶段,是否需要一些资本运作方面的服务?”
“哦?资本运作?邱总请讲。”郭少云虽然知道自己大概率不会采用,但还是生出几分好奇。
邱铎福脸上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从容说道:“我可以为培达发手机项目,或者集团旗下任何有潜力的业务板块,设计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投资引入和估值提升方案。简单说,就是组织一系列的专业投资团,进行多轮融资。”
他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我们可以先设立一个项目公司(SPV),初期估值可以设定在一个合理的起点。然后,由我牵头引入第一轮(A轮)战略投资者,注入资金,提升估值。过一段时间,再引入第二轮(B轮)投资者,此时公司的估值故事已经更丰满,可以设定一个更高的估值……如此往复,进行C轮、D轮甚至Pre-IPO轮。每一轮都引入新的、有分量的投资方,不断抬升公司的估值水平和市场声望。最终的目标,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推动公司登陆主板,实现资本市场的最大价值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确保每一轮都找到真正的‘聪明钱’入场,为项目保驾护航。”
郭少云听着听着,心里暗叹:好家伙,这不就是逼着我挣钱吗?这套路他太熟了!这模式说白了,就是A公司可能初始投入就几十万,找1号投资人(可能是关联方或者托)投点小钱占个坑,估值做高一点;过段时间找2号投资人,讲个更好的故事,把估值吹得更高,融点钱,稀释得很少;一轮轮下去,估值吹上天,最后上市,让二级市场的股民来接盘……最可怕的是,前面几轮的投资人很可能都是自己人或者默契的盟友,左手倒右手把估值做上去。这玩到最后,岂不是要赚得盆满钵满?绝对不行!我是要亏钱的啊!
郭少云心中疯狂摇头,但面上还是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婉拒道:“邱总的方案非常专业,令人大开眼界。不过,我们培达发目前更倾向于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暂时没有引入外部投资人的计划。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邱总请教。”
邱铎福也是明白人,见郭少云态度明确,便不再多言,客气地交换了联系方式后,便礼貌告辞。
送走邱铎福,时间已近中午。郭少云、张锦以及从书房出来的裴斯一同在套房的餐厅用了午餐。席间,郭少云和张锦只是闲聊,并未再多谈工作,让裴斯放松了不少。
下午,郑芝儒带着傅谦准时到来。郭少云让裴斯也一起参加,算是提前熟悉同事了。
郑芝儒笑着再次介绍:“少云,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傅谦,复兴资本老李的得意门生,别看年轻,做事踏实又肯钻研,基本功非常扎实。”
傅谦看起来二十七八岁,戴着眼镜,气质斯文,显得有些拘谨但眼神很专注,他连忙起身,略显紧张地向郭少云问好:“郭董您好,我是傅谦,很高兴有机会见到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