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明德教授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标志着培达发在芯片领域的征途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双方又就一些初步细节交流后,李明德教授说道:“郭董,接下来我会立刻通知我的学生们开始做准备。办理离职、签证、安排家事,整个过程全部到位,估计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他像是想起什么,微微叹了口气,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些许遗憾:“其实,我还有一个天赋极佳的学生,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科研直觉,都是我这些年见过最出色的之一。只可惜……他明确表示不愿意回来。他叫许兆勋,选择留在了美丽国,在一所知名大学继续任教。”
一旁的裴斯闻言,眉头下意识地一挑,心中暗忖:天赋极佳却不愿回国?难道是这人心术不正,或者干脆就是立场歪了,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住了眼?
但郭少云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上一世,就是这个许兆勋,顶住了无数的不解和国内的骂名,毅然选择留在美丽国顶尖学府任教。他凭借惊人的才华和毅力,一路成长为某个关键领域的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在那些年里,他默默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来自龙国的留学生,毫无保留地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他们,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学成后一定要返回祖国效力。
而他自己,则心甘情愿地背负着“不爱国”、“慕洋”的骂名近二十年,家人都和他断绝关系,成为一枚深深埋下的棋子。
一直等到美丽国对龙国的技术封锁达到巅峰、国内最迫切需要新鲜血液和尖端知识突破的时候,他才毅然抛弃了在海外拥有的一切,冲破重重阻碍回国……可惜,直到那时,许多人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而误解早已伴随他太久。
郭少云心中有股冲动,想做点什么来帮帮这位未来的民族脊梁,哪怕只是减轻他一丝现在的压力。但他更清楚,此刻任何的异常关注或联系,都可能打草惊蛇,破坏许兆勋长远的潜伏计划。对于这样的孤勇者,此刻保持缄默,不添乱,就是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他将这份感慨与敬意深藏心底,面色平静地对李明德教授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我们尊重许博士的选择。时间方面,一切都以李教授您和团队的准备为准,我们全力配合。”
与李明德教授分开,坐进车里,郭少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整个会谈过程,他的精神都高度紧绷,每一句话都在脑子里过几遍,生怕哪句没说对,或者哪一点没能打动这位心系祖国却又极其严谨的泰斗级专家,导致他与培达发失之交臂。这种级别的学者,看重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理念、决心和可持续性,谈判难度可想而知。
裴斯看到郭少云如释重负的表情,自己一直提着的心也才逐渐放松下来,背后竟然也出了一层细汗。他知道,刚才那场会谈,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培达发未来在核心技术领域能走多高、走多远。
返回公司的路上,车内气氛轻松了不少。裴斯整理了一下思绪,转而思考起一个更为现实和严峻的问题。他侧过身,对郭少云说道:“郭董,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光是您规划的那个手机工业园区,基建、主体厂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恐怕就需要450亿左右。而这,还只是‘土木工程’和基础设备的费用。”
他语气变得凝重起来:“如果算上里面要填充的那些高精尖设备,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别的不说,就说芯片制造环节的核心设备——光刻机,目前最先进的型号,一台的采购成本可能就接近2亿龙币,而且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裴斯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搞全产业链,这里就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这整个全产业链,我们是不是也要自己做?如果要做,那投入的规模,几乎需要和手机产业园同等,甚至更大!按照刚才和李明德教授沟通的情况看,他要求三年内在芯片领域的累计投资不低于三百亿。但这很可能只是研发和设计投入,如果算上建造晶圆厂、购买天价设备、材料研发……那总投入恐怕也要奔着五六百亿去了。”
他最后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这么算下来,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在手机和芯片这两个核心产业链上的累计总投入,可能会达到千亿人民币以上!按照现在‘闺’系列日化业务的发展情况,一年能带来10亿左右的现金流收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这对于千亿投入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们暂时还没有其他收入渠道……这意味着,未来巨大的资金缺口,几乎全部需要靠您个人来持续投入!这……”
郭少云安静地听着,心中亦是思忖万千。确实如此,这是一个足以压垮任何企业的沉重负担。他不由得想起了上一世的花维公司,它不就是这样一点点、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在技术封锁的铜墙铁壁上砸出一条路来的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