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省,温市。
接下来的几天,郭少云带着一帮国宝级的专家,泡在了钢业集团下属的几个子公司里。
越看,郭少云心里越是美滋滋。
站在特种钢厂那栋八十年代的厂房里,他能清晰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铁锈和老旧机油混合的酸腐气味。
厂房外水泥地坪裂开了蛛网般的缝隙,几根枯黄的野草从缝里顽强地钻了出来。
“郭董,您看,”一个头发花白的工程师指着一台停工的轧钢机,“这台机器,汉斯国70年代的技术,我们缝缝补补又三年,实在是……唉。”
郭少云点点头,一脸凝重。
(☆▽☆)妙啊!这不就是完美的“工业遗迹”吗?这得花多少钱才能推倒重建啊!
林萧则完全是另一种亢奋状态。
他拿着个小本本,跟在郭少云屁股后面,眼睛里全是光。
“少云,这个厂房,14号高炉……如果,我是说如果,咱们把它改成真空感应熔炼炉……”
“老林!”郭少云赶紧打断他,“咱们一步一步来,先考察,不急着下结论。”
卧槽,老林你可别给我提“省钱”的建议了!我这花钱的计划还没做完呢!
林萧嘿嘿一笑,也不在意。
他这几天已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尤其是郭少云那句“不计成本搞高温合金”,原封不动地汇报了上去。
据说,8412厂的上级,乃至更上级,都对“培达发钢业集团”的这次“民转军”……哦不,是“军民合作”的潜力,表示了高度关注。
……
考察忙碌了一天,回到酒店。
郭少云把自己摔在总统套房柔软的沙发上,打开电视,国际频道上,果然还在循环播放美丽国“炮管制裁”的新闻。
“妈的……”
郭少云越看越气。
“我造什么武器了?”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我特么一心扑在民生工程上!我容易吗我?”
“不就是钢管……结实了一点吗?”
“不就是气罐……耐压高了一点吗?”
“这能叫武器?(;一_一)”
“我这明明是为龙国人民做贡献!是先进科技好不好!”
“再说了,我特M……是为了亏钱啊!”
郭少云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他正郁闷着,电视画面一转,切换到了龙国外事部门的例行记者会。
一个熟悉的身影,登场了。
“嚯!包吒!”
郭少云一下坐直了。
这位,可是龙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外交官,以逻辑严谨、言辞犀利、金句频出而闻名。
来了来了,好戏开场了。
果不其然,几个常规问题后,一个挂着“袋鼠国时报”胸牌的记者站了起来。
“请问发言人,关于贵国培达发集团涉嫌向争议地区出口武器一事,贵方有何回应?”
包吒推了推眼镜,露出了一个和善的微笑。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了相关报道,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核查。”
“培达发钢业集团,是一家合法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民用钢管和压缩气瓶。”
他顿了顿,看向那位记者:
“倒是你提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件事。”
“我们查阅了海关数据,发现培达发钢业集团最大的铁矿石原材料进口国……哦,真巧,好像就是贵国——袋鼠国。”
袋鼠国记者的脸色微微一变。
包吒的笑容更盛了:
“如果按照贵方的逻辑,一家生产民用产品的原材料企业也有罪……”
“那么,袋...鼠...国...作为这一切的源头,是不是也逃不开干系?你们是不是在为争议地区供给武器提供最关键的支持?”
“请问,贵方是否也应该被列入制裁名单呢?”
“噗——”
郭少云一口水喷了出来。
“哈哈哈哈!漂亮!太特么漂亮了!”
那位袋鼠国记者涨红了脸,“我……”了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灰溜溜地坐下了。
会场闪光灯爆闪。
其他几个媒体的记者面面相觑。
终于,一个“美丽国之音”的记者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他知道直接刚正面是刚不过了,于是准备来一手“曲线救国”。
“包先生,既然贵方声称培达发集团是无辜的,那么,他们是否愿意接受由美丽国委派的第三方审计人员入驻审查,以证明其透明度呢?”
这是个陷阱。
答应了,就是主权受辱。
不答应,就是心里有鬼。
不等包吒回答,这位记者立刻抛出了第二个,也是更狠的问题:
“另外,我们通过公开信息计算,培达发集团的董事长郭少云,才二十六岁。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创造了一家资产规模可能高达8000亿龙币的企业!”
“请问,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这是否……是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有着贵国官方,乃至军方背景的支持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