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昭之闻声转头,看到逆着稀疏火把光芒跑来的林晚昭。她娇小的身影在弥漫的、带着诡异气味的烟雾中显得有些模糊,但那双露在外面的眼睛,却像黑夜中被擦亮的星辰,闪烁着不容置疑的急切与……一种他熟悉的、属于她的那种“有了主意”的光芒。
“你有何法?”顾昭之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问道。此时此刻,任何可能有效的办法都值得一试。
林晚昭快步上前,也顾不上行礼,语速极快地说道:“侯爷!这毒烟闻着刺鼻辛辣,带着腐臭和矿物燃烧的怪味,吸入后咳嗽、喉痛、头晕,依奴婢看,很像是瘴疠之气混合了某些金石毒物所致!对付这类毒气烟瘴,生姜和大蒜最为对症!”
“生姜?大蒜?”顾昭之眸光一凝。这两样东西,是军中常备的调味驱寒之物,再普通不过。
“对!”林晚昭用力点头,湿布巾上方露出的额头因为奔跑和激动沁出了细汗,“生姜性辛温,发散之力极强,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更能解半夏、南星及鱼蟹鸟兽肉之毒!大蒜更是辛温开通,辟秽解毒,杀虫止痛之要药!《本草经集注》有云,大蒜能‘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民间也常用姜蒜煮水防治时疫瘴气!此毒烟性质与之类似,用之必有效验!”
她一口气引经据典(其实是结合了现代医学知识和古代医书记载的连蒙带猜),说得斩钉截铁。其实她心里也没百分百的把握,但根据气味和症状判断,这毒烟的主要成分很可能是一些硫化物、未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刺激性粉尘,姜蒜的辛辣成分(姜辣素、大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杀菌和刺激呼吸道黏液分泌的作用,对于缓解这类气体中毒症状,理论上是有帮助的!这是她在现代学餐饮时,偶尔涉猎的食物药理知识以及民间偏方给她的底气!
看着顾昭之深邃眼眸中一闪而过的审视与考量,林晚昭赶紧补充道:“侯爷!如今军医署药物紧张,姜蒜却是咱们辎重营常备之物,存量充足!成本低廉,取用方便!即便不能完全解毒,缓解症状、驱避秽气也绝对有效!总比干等着强啊!”
她的话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当前最实际的困境——缺药!而姜蒜,正好能弥补这个缺口!
顾昭之不再迟疑。他深知林晚昭在“食”与“药”结合方面常有惊人之举(之前的驱寒汤、参枣粥乃至安神茶都证明了这一点),此刻情况危急,容不得过多犹豫。
“准!”顾昭之当机立断,对身边的墨砚和匆匆赶来的张队正下令,“传令!即刻起,辎重营所有库存生姜、大蒜,全部交由林行走调配使用!辎重营所有人手,连同能调动的后勤兵卒,悉数听候林行走差遣!全力配合她制作……解毒之物!”
“是!”墨砚和张队正凛然应命。张队正更是激动地看了林晚昭一眼,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林晚昭心中大定,立刻进入了“总指挥”状态。她一把扯下碍事的湿布巾(反正已经开始指挥,顾不上那么多了),深吸了一口带着毒烟味的冰冷空气(被呛得咳嗽了一声),小手一挥,清脆的声音在嘈杂的夜色中格外响亮:
“张队正!立刻带人去库房,把所有生姜、大蒜都搬到大厨房外面的空地上!再去找尽可能多的大锅、木桶、陶盆、石臼!还有干净的布!越多越好!”
“李大哥!你带人立刻去烧水!要快!用最大的锅,烧滚开的水!”
“王大叔!麻烦您带些手脚麻利的,把所有生姜不用去皮,洗净泥沙后直接捣烂!越烂越好!大蒜也一样,剥皮后捣成蒜泥!”
“其他人,跟我来,先把咱们之前熬驱寒汤的那几口行军大灶都支起来!”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地从她口中发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果决。平日里和她嬉笑打闹的伙头兵和后勤兵们,此刻见到她如此镇定干练,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立刻依言行动起来,没有人有丝毫迟疑。
很快,辎重营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生姜和大蒜被一筐筐地搬了出来。伙头兵们挽起袖子,挥舞着洗净的木槌、石杵,在临时找来的石臼、木盆里,“砰砰砰”地开始奋力捣姜捣蒜。浓烈辛辣、带着独特生机与力量的姜蒜气味,开始强势地冲淡空气中那令人作呕的毒烟恶臭。
另一边,几口足以容纳数人洗澡的大铁锅已经被架起,灶下干柴烈火,锅里清水沸腾。林晚昭指挥着士兵,将捣好的姜蓉、蒜泥,按照大致一比一的比例,大量地投入翻滚的开水之中。同时,她想起醋也有一定的解毒散瘀、杀虫消疮之效,又让人搬来了军中食用的陈醋,往每个大锅里都倒入了不少。
“大火!继续烧!把这些姜蒜的精华都给我熬出来!”林晚昭站在灶台旁,被熊熊火光和冲天而起的、更加炽烈的姜蒜辛香之气包围着,小脸被映得通红,额发被汗水沾湿,贴在脸颊上,她却浑然不觉,只顾着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搅动着锅里颜色逐渐变深、气味愈发浓烈的“姜蒜解毒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