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测引力波”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网络上的热议从“果核通信”转向了“光斑跳舞”,林墨的“民科教主”地位愈发稳固。在普通网友看来,这家伙的运气和脑洞已经突破了天际,总能撞上各种匪夷所思的“科学奇迹”。而在“异常现象与技术解析总局”内部,对那杯“共鸣水”和简陋光学系统的分析报告,已经堆满了负责高精度测量和基础物理研究的专家们的案头。
【微观时空度规扰动探测与解析技术(初级)】所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那种奇异的【时空涟漪共鸣水晶】微粒,其与真空涨落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物理学家们打开了一扇观测微观时空涨落的新窗口。虽然距离直接探测宇宙引力波还遥不可及,但在实验室尺度上,这种材料及其背后的原理,已经使得测量某些以前无法触及的、极其微弱的惯性力、引力梯度变化成为可能。数个关乎国家命脉的项目——从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无源惯性导航系统,到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定位精度,再到预测地壳应力的新型地震监测网络——都因此注入了全新的、强劲的活力。
国运如同得到滋养的参天巨树,根系在时空感知的土壤中向下扎得更深,汲取着过去难以想象的养分。
林墨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脑海中的“信息基石”序列光芒稳定,对环境中信息流的感知愈发细腻。他甚至能闭着眼睛,仅凭感知,大致分辨出房间里不同电器待机与满载运行时,那无形的电磁“场”的轮廓与强弱变化。而新激活的“时空科技”序列,虽然只有8%的激活度,却也让他对周围空间的“稳定性”有了一种模糊的直觉。比如,他能隐约感觉到高速驶过的重型卡车对附近空间造成的、极其微小的“挤压”,或者高层电梯快速升降时带来的、那一点点不同于加速度的“时空弯曲感”。
这些感知依旧微弱且难以言喻,却让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多了一个维度。
他没有沉溺于这种新奇的感受。引力波探测的整获成功,证明了他主动引导系统任务方向的可行性。他开始有意识地构思下一个“离谱”的点子,一个能将看似不可能的日常现象与尖端科技连接起来的桥梁。
“上次是水,捕捉时空的涟漪……那么,这次用火如何?”林墨盯着桌上一个普通的、印着卡通图案的蜡烛,那是前几天停电时用来应急的。“火……能量……高温……冶炼?”
这个念头一起,就如同种子落入了肥沃的土壤。用蜡烛那区区几百度、飘忽不定的火焰来冶炼金属?这听起来比用水杯测引力波还要荒谬。现代冶金动辄上千度的高温,精密控温的炉膛,岂是区区蜡烛火焰能够企及的?
但林墨要的就是这种荒谬感。他回想起之前获得【信息扰动偏折防护力场(残)】时,系统提及过对能量场的操控。而蜡烛火焰,本质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能释放形成的高温等离子体区域,一个最基础、最直观的“能量场”。
“如果能控制、聚焦、甚至‘提纯’这蜡烛的火焰呢?”林墨思维发散开来,“不需要达到工业炼钢的温度,也许……只是熔化某种特殊的、低熔点的合金?或者,展示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局部高温场生成方式?”
他伸出手指,在蜡烛火焰上方缓缓移动,感受着那灼热却分布不均的温度。他尝试着调动那丝对“能量”和“信息”的模糊感知,不是去感知外界,而是试图去“影响”眼前的火焰。
起初,火焰只是随着他手指带起的气流微微晃动。但当他全神贯注,将精神集中在火焰核心那最明亮的蓝色区域,想象着将其中的能量“约束”、“压缩”时,他感觉到脑海中“信息基石”序列的光芒微微波动,一丝微弱的精神力仿佛被抽离,融入了那跳跃的火苗之中。
奇迹发生了。
那簇原本橘黄与蓝色交织、边缘模糊的蜡烛火焰,其核心的蓝色部分,竟然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向内收缩了一点,颜色也变得更深、更纯粹,仿佛一颗微小的蓝色宝石镶嵌在火焰底部。与此同时,火焰散发出的热浪,似乎也变得更加集中,指向性更强!
虽然这变化只持续了短短几秒,随着他精神一松懈就恢复了原状,但林墨的心脏却猛地一跳!
有效!他的能力,配合他的意图,竟然能对如此基础的能量场产生微弱的影响!
就在他内心为这一发现而振奋,并准备再次尝试,思考如何将这种“控火”与“冶炼”结合起来的瞬间——
【叮!检测到宿主主动尝试干涉基础化学能场(火焰),并初步触及能量场局部形态调控。触发条件符合,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家庭炼金术师!直播用蜡烛火焰“冶炼”特殊金属!】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使用至少三根普通家用蜡烛,通过自行搭建的简易“反射聚焦装置”(可使用锡纸、易拉罐皮、凹面镜片等日常物品),构建一个“高温区”。在该区域内,展示熔化一块系统提供的【低熔点记忆态金属锭(未激活)】。熔化过程需可见液态金属流动,并在撤去火焰后,金属能(在系统辅助下)迅速凝固并“偶然”呈现出某种预设的、有意义的简单形状(如一个粗糙的齿轮或一片叶子),以“证明”冶炼成功。全程需有清晰直播画面记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