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炖菜馆,鬼子和二狗已经到了。菜馆里已经坐的七七八八了,两个人面前摆着两个炖菜锅子,一个是虾酱豆腐,一个是杀猪菜,都是子玉爱吃的。见他进来,鬼子和二狗急忙站起来,很是拘谨。
“坐着,坐着。贵哥、苟哥,不好好意思来晚了,刚才遇到点事。”子玉很客气,这都是御八珍的员工,不能再叫人家外号。二狗原名苟长福,这半个月一直在仲道学习,派回来筹备站前店开业,先带队发报纸,开业后还要维持秩序。
“没事,我们不急。”鬼子坐下解释:“这俩菜是招牌,我就先点了,其他的咱还弄点啥?”
“挺好的,苟哥想吃点啥?”子玉问二狗。
“这就挺好,我都爱吃。”二狗小心翼翼地说:“这些天在仲道吃得好,不馋啥。”
“那就再来个红烧肉,弄个榛蘑小白菜。”子玉招呼老板过来,随意点了两个。然后招呼两个人喝点汤,暖暖胃,又说:“苟哥,这次报纸发的怎么样?”
“挺好的,小老。。。。呃,小鱼儿!”想起子玉不愿意别人叫他小老板,赶紧改口补充:“印了两万份,今天就发了一多半,三哥告诉要抻着发,要不今天就没了。你不知道那些瘪犊子,下手真他妈快。”
“真是本性难移啊!”子玉暗暗摇头,又问:“活动手册看了么?有没有啥不明白的。”
“大爷、大娘他们都嘱咐过,鬼子也天天和我叨逼叨!”看到子玉凌厉的眼神,吐吐舌头:“我又说脏话了,对不起啊。我都用本记了,天天看。”说着在肥大裤子兜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
子玉好奇的拿过来,就看到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再骂人就是王八du子。犊不会写还标了拼音。心里一乐,打开之后又看着发报纸注意事项、试吃注意事项、排队注意事项等等。笔迹如幼儿般稚嫩,但态度绝对认真。鼓励道:“挺好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住对客人不能说脏话,更不能动手。遇到事控制不住自己,就数十个数,然后再说话。”
“嗯,俺听你的。”被表扬了的二狗,重重点头。
连吃带聊,结束时已经八点,没有再让两人去住处,约好明天下午去站前。
周日,子玉忙活完上午的事,来到站前,已是下午两点。经过半个月的改造,旗舰店基本竣工。
整个外墙两侧是原木木条做的墙面,木缝间露着斑驳的砖头,透着一股岁月的沧桑。长长的橱窗被三个对开的门分成两大段,又被钢架梁分成七、八个小块。玻璃窗里面的灯光明亮,即使在日光明媚的下午,依然能清楚的看到里面锃亮的白钢边框,干净的玻璃柜台。门头用整块的木板做成六米多长、一米多宽的牌匾,上写“御八珍”三个鎏金的大字,旁边写着始于光绪二年,重建于1990年。金色的字在太阳下闪着耀目的光,对比其他的招牌是鹤立鸡群,光这块牌子就花了一千块。但按子玉的最终想法,条件允许时,是要请书法大家撰写,现在还是闷声发财吧。
开门进屋,是狭长的一条,三套房的客厅和主卧,全部已经打通,作为前厅用以陈列和售货。窗户直接取消变成橱窗,玻璃也是加厚的,这是跑遍了山城才找到的几块钢化玻璃,出高价买回来的。起初大哥怪子玉乱花钱,可一旦安装上之后,档次一下子就提升起来。配合不锈钢的台案、洁净的陈列箱,就更显格调。地上是浅色的瓷砖,墙上是白色瓷砖,在三排管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大嫂前天过来时,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嚷嚷着以后家里也要这么整。然后动力十足的带人收拾,仅用了一天时间,整个旗舰店就焕然一新。她至少要待两个月,培养出店长后再交接。鬼子、二狗都调回来,大哥又从仲道派了两个人做帮手,一个是村支书的儿媳妇焦桂枝,一个是煤河国营食堂的冯秀娥。马三也招了个新人,是他的小表妹,叫孙萍萍。前几天回家孝敬老爹套近乎时,被强行塞过来的。手脚挺麻利,家在佑安住,离这儿不远。老爷子的意思要看住马三,不让他再胡混。
厨房按照子玉的要求改造了,不过这个时期的工艺水平还是不行。全落地的开放式厨房还是做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铝合金门窗的工艺。两个大灶旁边放着十几个白钢方盘,是大哥买回来的陈列用具,明天这里就会变成小加工厂,用来加热食品或者是临时加工。
检查了一下备品,基本上该准备的都已经完成。上午印刷好的报纸都已发放完毕,附近的小区,站里的各个工段,以及山上的师范学院都没放过。效果和仲道一样,刷新了老百姓的认知。昨天和今天都有顾客手拿传单,来询问开业的时间,参观完旗舰店后更是啧啧称叹。在听说开业后不止有打折,还有抽奖奖励后更是兴致盎然。这也让马三充满了信心,原材料的采购已经稳妥,仲道原有的供应商价格没有降很多,却给了一个月的账期。这就使得御八珍的资金更加的宽裕,如果这里开业成功,大哥就要在新华区复制。这两天他和马三可没少溜达,几个大、小市场都走了几遍,就连门市房都看了好几个,其中两个关键性的地方,大哥想一步到位,直接买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