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年纪小,但说得话很有道理。”爸爸叹口气:“老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以前我还没啥感觉,觉得是矫情。今天才算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啊。咱家这生意眼瞅着越来越红火,可要是大意了,出溜下去也挺容易。”
“还是我老儿子厉害,我还觉得咱家大业大,拉扯一个半个的亲戚不是啥大事儿,看来还是我头发长,见识短了!”妈妈也自我批评,顺着老儿子的坡下驴。
“我也是和于舅舅学的。”子玉赶紧找挡箭牌,他之前有这方面的意识,但不算太清晰,和于谦林聊过一次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框架。今天趁着机会合适,也算提前为家里人做个预警。
“人家咋说的?”姐姐这两天也听家里人谈论过于谦林,知道是很大的干部,自己以前都不敢想的阶层,心中也就充满了好奇。
“我私下里好奇,问过于舅舅,说:你这个年龄干到这个位置,秘诀是啥啊?”子玉环顾一圈,看见家人都是正色倾听。“便说道:“时时刻刻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先大后小、先公后私。”
“听不明白!”大哥见大嫂询问的目光,摇头道。
“他说:我的身份有很多种,是很多人的领导,也是很多领导的下属,是儿子也是父亲,是兄弟、是丈夫,所以面对不同的人就要说符合身份的话,做符合身份的事儿。而角色是身份赋予的,要在当下的每一刻,都扮演好这个角色。不能对群众说党的坏话,不能对领导说群众的不是。不管是党群之间还是婆媳之间,都不能说两套话,做两种事!不犯规、不逾矩。”
“至于遇到事情需要决断的时候,除了对错之外还有两个标准。一是公私;二是大小。所谓公私,就是看这件事是对谁有好处,和其他人比,我就是私;和大家比,小家就是私;和国家比,小团体就是私。大小也就是覆盖的范围,和吉省比,山城是小;和国家比,吉省就是小。”
“这意思差不多啊!就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呗。”大哥也琢磨出味道来:“主席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就有这一层意思。”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难啊!”父亲叹口气:“谁不想先维护自己,再弄好小家,然后才是亲朋好友的。”
“如果都能做到,就是大同世界了。”子玉接着分析:“咱们不想那些用不着的,对于咱家的现状来说,就是一切以企业发展为第一目标。企业好了,小家才能好,个人才能好。所以做判断都是这个准则。如果是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那就要让路。不论是员工、管理者还是股东。”
“那就不让我嫂子来厂子了。”大嫂有些踌躇。
“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厂子缺人,缺好人。正好我嫂子人品也好,还能干,这就是先公后私。如果是看谁谁让她小叔子来了,我也得让我嫂子也来。要是不行就想,咋地?我不好使呗!这就是先私后公。这和谁来御八珍没关系,而是我们自己的出发点。至于管理上也看,是谁违反了规章制度?不是看,违反规章制度的人是谁!”
“那我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大嫂解释道:“她还能干,人品也好,用着也放心。而且自己家人,胳膊肘不会往外拐。”
“大嫂前面的话是对的!但是后面的不准确,自家人会不会胳膊肘往外拐,要看那边的利益更多一些。不能靠大家自觉,要靠利益、靠管理。就拿这个配方来说,要是竞争对手出一万、出十万来买,咱们几个股东不会卖!但如果是你大嫂或者是姐夫的弟弟,会不会呢?”
“小杰不会!”姐姐斩钉截铁。
“呃,我大嫂应该也不会吧。”
“所以咱们不考验人性。这些关键性的东西就掌握在自家人手里。”
“这下我听明白了。”子栋笑了:“今天让我兄弟上了一课!确实,我以前就是先私后公,做事不大气、不仗义,家里人都不得意我。现在我是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对哥们兄弟好,我越问心无愧,他们就越服气我!”
“对!老祖宗说财聚人散,人聚财散。咱不能掉钱眼儿里了!”
“那行,今天我就按这规矩来。”大哥拉着大嫂回屋商量,其他人继续打扑克。
“老三,你是不是还有啥其他想法。”爸爸摸着扑克问。
“爸,咱家这买卖里,自己家人有点多,而且都是沾亲带故的,不太好管理。现在发展的时间短,还感觉不出来啥。一旦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发展。所以今天借着这事挑明白一点,等大哥想清楚,上班的时候就完善一下规章制度,让制度去管人。”
“老二和爱军那里也要说说。”妈妈接话。
“三哥不姓姬,影响不大。二哥不在企业里,二嫂的分寸捏的很好,知道啥事能做啥事不能做。后期制度制定的时候告诉一下就行。”
“人多了不好摆弄!大哥以后的糟心事儿少不了啊。”姐姐呵呵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