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戬谷上床很早,却辗转难眠。
子玉的话不多,却勾起了他心中纷繁的念头。他是奉天人,恢复高考那年已经三十一,不但结了婚还有两个孩子。考入京都农大,四年后又公费留学去了英吉利的爱丁堡大学。老陆虽不是穷人家的孩子,但却珍惜机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毕业时也收到很多大公司的邀请。
这时候的很多留学生都会摇摆,国内和欧美的差距太大,那些聪明的利己主义者,有机会留在国外,撇家舍业算啥。就算是九十年代的国内,也有很多人为了出国也不惜妻离子散。是的,老陆也曾动心过。但想起远在万里的妻儿老小,他还是抵住了诱惑,回到了国内,算是万千留学大军中,逆流而上的异类。
本想回辽省农大终老,可这个老牌大学的校长比较强势,校内也算人才济济,能轮到他的科研经费很少,国家级项目的机会就更少。无奈呆了两年,他才交流到离家最近的吉省农大。
他把归国看作一项荣誉,也自傲于自己的奉献精神,大部分时候把名利都看得很淡。留洋归来,不慕繁华,立志报国的人设已经立下,国内的三瓜俩枣也就不值得他再去蝇营狗苟。可子玉的话却让他几近破防!
他是知道饲料产业的发展的,别看现在国内的小农经济模式依然是主导。但要满足十几亿国人的肉、蛋、奶的需求,国内迟早都要进入规模化养殖,这也是他和这个课题死磕的原因。去年全球50亿人口,饲料使用量是2.5亿吨,而我国11.4亿人口却仅有2700万吨的使用量,占比不足11%,人均不及世界的一半。
就算这个厂只能拿到吉省的份额,也有一百多万吨,产值就接近十亿规模。就算只有10%的利润,也有一个亿了,他那部分股份就是一千万!而这个生物饲料只要能量产,价格优势只要放出来一半,都足够抢占东北和华北的份额了,何况还有投喂量减少15%,抗病率增加20%的附加值,那又会抢占多大的市场,份额又会变成多大!传统饲料和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以前没有名利的念头,现在呢?上亿的利润,千万级的分红,不说是农大,就是自己的团队会变成什么样!还需要为科研的资金发愁吗?还需要为儿女的未来忧心吗?而且这个饲料绝对属于新课题,农业养殖领域的空白。作为开路人,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学术地位!每一个方向的联想,都会让他的心湖波涛汹涌、激情澎湃。
第二天,黑眼圈的陆戬谷带着刘洋和子玉,在江秘书的陪同下又回到了三江村。姬家人也都很诧异,子玉从小就没有旷过课,请假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没让姐姐和父亲来陪同,子玉亲自带着三人又走了一遍饲料厂的流水线,这次为了让几人充分了解,连打骨粉的车间也没有避过。在饲料厂建设之初,子玉就让六哥撤销了村内汪星人的福利,把所有的骨头收集起来,送到新厂房附近的电磨坊,用机器打粉后再送回饲料厂。打粉车间建的比较远,基本上远离居住区。因为那个味道实在难闻。除了全村的狗,没人喜欢那几个打骨粉的工人,每次参观大家也都避开这里。
“子玉,这个场地还是太小了。仲道区地形狭窄,不太适合做生产区。要想干出规模,还是要转移,春城最好,平城也行,这样农大的研发力量可以尽快投入进来,也会方便原材料的获取,以及市场的推广。”陆戬谷满怀期望。
“暂时还够用。”子玉摇头道:“这场地满负荷生产,日产20吨,够20个养殖场的耗费。年底前再开三条线,就能满足山城县的需求。我算过场地面积,可以增加到五条线,也就是日产100吨的规模。冗余量可保证销售团队的逐渐成长,扩张的太快会带来各种问题。”
“可以搬去县里,泉眼乡那里土地平整,千八百亩的都好整。”江秘书知道县长想法,把饲料厂弄到县里肯定对养殖计划有好处。
“这个暂时先不考虑。”子玉拒绝,他的想法是今年幼苗期,得先在仲道——自己家人的眼皮子底下发展。等基础队伍建立后,也到了明年南巡之后,那时候再考虑挪到山城县或是市周边。未来企业肯定要在平城、春城甚至奉天都设置分厂,用以满足北风市场需求。而这些都要和谢凌峰、于谦林的发展相结合,未来干部的选拨,经济发展指标占比将越来越重。
“技术参数啥时候能给我?”陆戬谷见子玉拒绝的很干脆,便转移话题。
“专利正在申报,一会再签个保密协议就行。等你们的论文完成,农大入股的事情也应该完成了,饲料厂也就步入正轨。”昨晚谢凌峰就给于谦林和李秀兰打过电话,把这事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下,除了建华的股份需要当面交流,其他都按三人的商议进行。
“行啊,等我回去就和院里说,不用出资金,技术入股是好事,农大不会拒绝。那咱们现在赶紧去御八珍签协议。”陆戬谷不知道于书记已经开始行动,而且会以他预想不到的方式介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