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太阳还未升起,子玉便跑出了旅馆的大门。今年是最后一个夏令时,微曦的晨光里,奉天站前已经是人流不断了。沿着胜利大街向北,子玉慢慢的热身跑,后世记忆里的许多高楼大厦都还没有影子,马路两侧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援建楼。
这个时代多是三班倒,路上的车辆稀少,要到七八点钟交接班时,才是自行车大军行进的盛景。偶尔能碰到街边遛弯的老人,倒是两侧的树林里,练气功的人却三五成群,很是热闹。这几年气功大热,骗子大行其道,搞得公园街边得晨练都乌烟瘴气的。
一口气跑到了后世西塔街的位置,发现这里正在改造,一片乱糟糟的景象。转身沿着太原街往回跑,才看到太阳从天边升起,世界仿佛就慢慢的热了起来。小暑已过,大暑未来,但即将入伏的暑热却如影随形,子玉已是汗如雨下。
半个多小时,子玉跑了六、七公里便停了下来。天气本来就有点热,奉天又处于平原,温度比山城高了好几度,这让子玉失去了继续跑下去的欲望,便慢慢的边消汗边往往回走。路上的人流渐多,很多的早点摊子上简直座无虚席,看着就比山城更喧闹和繁华。
八点钟,收拾利索的三人便和姬子栋一起逛起了奉天城。
“先去中街。”姬子栋告诉郑元,然后又对子玉三人道:“那是奉天最繁华的商业街,我看好了个房子,准备先整一个饭店。”
“那里有咱几家熟食店?”
“有三家,东、西、南各一个,围着中街整的。”
“北边咋没有?”王建好奇。
“北面挨着回民街,不太适合弄这个。”姬子栋笑道:“不过东北角有一个,离回民街有三站地。”
“哦。”王建恍然。
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拥堵和红绿灯,从奉天站到中街也就十多分钟。望着两侧正准备开门的商铺,子玉恍然若梦。
这条街历经风雨,1930年才由石子路改成柏油马路。各家商号、奉系军阀开始争先恐后在中街兴建门市楼房,自营或是出租。并迈向了“电气化”,各商号安装了电灯,马路两旁安装了路灯,交相辉映,构成了可观的夜景。 1939年,中街被改名为“一德街”。1946年,改名为中央大街;1957年,改为中央路;1989年,正式定名中街路;改造为商业步行街还得再等几年。
大哥选的房子在横街上,两层小楼,目测应该是抢了李连贵熏肉大饼的位置。旁边是沈阳大舞台,未来会被改成刘老根大舞台。
“这房子产权不复杂,我想直接买下来,三百多平要价四十五万。”
“行啊,这块这价格挺便宜。”子玉很赞同。未来有旁边的刘老根,对面就是兴隆大家庭,干啥都挣钱,更何况还有地产本身的增值呢。
“那就这个月就买不了别的了。”大哥有些遗憾,他和马三的房子虽然算一个名额,但他依然觉得先买门市比较好,在哪住不是住。
“这块多看看,有合适的房子就买下来。至于沈阳站和沈阳北站的房子,往后放一放。”子玉知道即使是互联网时代,这里依然是人流如织,而其他商网则慢慢没落。
“那我就约一下房东。”大哥挺着急,又对郑元道:“车找个地方停一下,然后你带着建华和阿建溜达一下,买两身衣服。”
“不用啊,大哥。”“我们随便看看就行!”小谢和王建拒绝。
“买两套运动服吧,明天和我一起跑步。”子玉可不想这俩人闲着,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凭啥就他一个人遭罪。
“这天太热了,子玉。咱回山城再跑吧。”王建还想抢救一下。
“买速干料的,体育用品商店应该就有,再一人配一双鞋。”子玉对郑元道:“回去找我姐报销,走禾丰的账。”
“不要啊!我不想跑步。”王建还想挣扎,却被小谢拉着,一路跌跌撞撞的,像是被迫接客的失足妇女。
来到小楼,子栋用前台的电话联系了房东,便又坐下来等着,前台小姑娘很有眼色的开了两瓶冰镇汽水。哥俩一人一瓶,看着外面的人流,慢慢的啜饮着。
“这地方不好停车啊。”子玉叹道,未来这里变成全国首个步行街,停车就更难了。
“后面有一个自行车大棚,也是这个企业的,想一起卖。我觉得没啥用,就没要。”
“多少钱?”
“有六百多平,要十万。”大哥又补充道:“这块地限制死了,不让盖房子。”
“让摆烧烤摊子不?”子玉眼睛一亮,又问。
“这个不知道,一会问问负责人吧。”
“那你买两条烟,用报纸包一下。”子玉嘱咐道。
“我以前给过,人家不要。这房子是轻工局的,办公室主任姓刘,挺清廉。”子栋送礼的经验也比较丰富,这是试探过了。
“以前没有实质交集,他不敢要。一会谈成了,付完定金再试试,让郑元送一下,再拿几张礼盒券。”子玉又道:“我听于书记说,这两年轻工局的状况很不好,南方的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给咱冲击的够呛。地方上都在卸包袱渡难关,他们底子厚,应该有不少门市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