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楼的包装车间,子玉看到了爸爸和五哥,他们正在调试机器。
“大学生,放假了!”子强笑着打趣,脸上还挂着几道油泥。
“五哥,你这大老板还亲自上手啊!”子玉也回怼。
“还不是大哥这个资本家!让我们抓紧把手头的设备弄完,说是下个月要仿一下小日子的火腿肠包装机。我这不就过来打提前量,先研究一下咱自己的香肠包装机,看看能不能适配。”
“那研究的咋样了?”子玉问。
“原理差不多,等新机器到了再看看吧!现在就是盲人摸象。”五哥的师傅马友才道:“小日子的机器精确度高,咱们只能在皮实耐操和性价比上下点功夫。”
“马师傅高见!”子玉没想到老师傅能一针见血,这才是福达金属未来二十年的立足之本。
“爸,我刚才看办公楼外面弄完了,里面啥时候能收拾出来?”子玉没管姬子强他们的技术攻关,问旁边旁观的爸爸。男人本就对机械是天生的热爱,父亲这辈人还是从一穷二白过来的,动手能力超强,所以热闹看得津津有味。
“办公楼5号能完事,找人看了日子,咱就7号搬。家属楼是14号交工,说是19号的日子好,咱也那天搬家。”
“提前这么多天?”子玉有些讶然,本以为家属楼要十月初才能入住,六哥子胜的新房不好安排。
“你四叔托人找了关系,多调了一队人,两个楼同时开工,就是钱遭罪!多花了两万块钱。不过这钱花得值,子胜在新房结婚,你二叔二婶的那口气也就顺了。”
“六哥呢?”提起这个哥哥,子玉也是挺长时间没见了,上一次还是车间搬家的时候。
“在春城呢,忙着那块的工厂,文娟也在。”
“六哥这是乐不思蜀了!”
“谁不稀罕大城市,等我儿子长大了,就让他去大城市生活。”子强从机器底下钻出来。
“大城市也不见得就好。”子玉心里暗忖,二十年后,有多少人会怀念现在邻里互助,鸡犬相闻的过往,怀念这个充满人情味的时代。
中午家里餐厅好不容易才凑了一桌子的人,二哥开车车带回来妈妈和子秀母女,子强带着师傅马友才,爸爸后面跟着在车间培训的子美姐,禾丰一厂的表姐,以及拉原料赶回来的姐夫,也算是这段时间里难得的家庭聚餐。
自从上半年开发了奉天市场,子栋和马三就带着媳妇在外驻在,子玉在山城上学,子胜经常出差巡视,子琴去了春城主持活动兼在农大进修,温杰甫调去了县里后,回家次数都不多,小餐厅里聚餐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也不知道我两个大孙子啥时候回来?”妈妈有些想念。
“过两天就回来了,磊磊还要上学,老二家的还得回来收款、做账,你一天念叨八遍,说的不烦,我听得都烦了。”
“你个死老头子就是嘴硬,昨晚还叨咕叨咕的说想孙子。”妈妈撇撇嘴。
“没有孩子闹腾,再没了工人干活儿,这大院是挺冷清的。”表姐喝了口汤,附和道。
“明娇和他爸哪天回来?”妈妈问表姐。
“说是礼拜五往回走。这家伙,溜溜的走了一个礼拜。春城、奉天溜达一遍。我自己在家呆着,实在是没有意思。”
“行啦,你这要是生下来老二,他们爷俩就更没有机会出去转悠了。咬咬牙坚持一下,要不这两天搬到子胜那屋,你一个大肚子干啥也不方便,在我们身边有啥事还能照看一下。反正他那屋也闲着,我估摸着咋也得新房交工后才能回来。”
“是啊,姐,你过来咱俩也能做个伴儿,你挺个大肚子干啥也不方便。”子秀和表姐关系好,也不太放心她自己住。
“那行,我就过来混两宿,等他们爷俩回来再说。”表姐答应后,又问:“二厂的人招的咋样了?”
“人有的是,就是培训费劲。大安的文盲不少,这段时间一直搞扫盲班,要不干起活来太费劲。”姐姐叹口气道:“大安的农村人口多,底子薄,挺多人初中没上就下地干活了,识字率不高,干啥都费劲,老许挺不容易的。”
“以前都穷。大安还算好的,挨着钢厂还能卖点鸡蛋、卖点菜,要是全指着那两亩地,得饿死!还哪有心思上学。”姬子强感慨。
“二厂的生产线啥情况了?姐。”子玉问。
“这个月有四条线投产,下月二十号包装机到位,你五哥他们派人两天就能安装完。最后四条线投产了,估计今年够用,明年肯定就得去县里建三厂了。”
“平城搞那么大得阵仗,现在要货量咋样?”姬帮德问。
“月初要了一百吨,上周发了一百五,这周还得一百五,不知道月底要不?最好是下月初要货,那时候四条新线就能用了。”姐姐叹口气,放下饭碗道:“现有这四条线,每天最大产能是八十多吨,光县里的三十多家养殖场就将近三十多吨,散养计划还有十吨,这个月又弄了个散养二期,陆续还得十几二十吨。平市再弄个十几二十吨,就一点不剩了。可青城还有增长,现在每月也要两百吨。愁的我啊,这头发都快掉光了,你说咋犒劳我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