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认购证装进皮箱,子玉长舒一口气。一上午时间完成了一半的任务,他还是很满意的。下午在最后一个证券交易所大量购买后,就得去银行去少量多次购买了。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各种制度都不完善,朝令夕改的事件层出不穷,趁着消息没有汇总,他还能打打擦边。
“小鱼儿,司机到了,咱们该走了。”二虎敲响里间的门。
“好,咱们走。”少年的身体感觉不到疲惫,精力很是旺盛。
“二虎,为啥咱不包一辆车,这样既节省时间,还方便。”李国刚小声问。
还没等二虎回答,铁军就给了李国刚一个大脖溜,“咱就是为了不张扬,你一包车,全沪市的出租车就都知道了!”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他们既喜欢听别人的秘密,又喜欢说,一旦咱们漏了口风,就不用回去了。”二虎瞅了李国刚一眼,对他的评价又低了一个级别。
几人坐进一辆桑塔纳,这是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的主力车型,起步价五公里14.4元。
“几位大老板,侬去哪?”司机问坐在前面的二虎。
“威海路申银证券。”
“欧呦,一看你们就是大老板,住大饭店,做大生意,是去炒股票还是买认购证。”
“就不能是去看热闹啊!”李国刚抬杠。
“出租车起步价好贵的,你晓得伐!”司机利落的起步,一打方向盘汇入车流:“今天我拉了七八趟去证券公司的,都是去看认购证的,但没见到有谁下手买。你们外地人不晓得,以前买股票都要整夜排队的拉!这东西那么贵,谁知道能不能中签,还那么贵,肯定不好卖的拉。”
“不好卖还围着那么多人!”张铁军用晋省口音瓮声瓮气的问。
“那都是黄牛的拉,阿拉上海银聪明,我堂兄弟就是搞这个的,他告诉我,看不准不去试,那些围着的越多就说明越不看好!三十块钱一张嘞,好吓人的伐。”
“如果卖不出去,是不是就降价了。”铁军继续唠。
“侬不晓的拉,这东西越便宜越没有人买的,我看这次发行就是扯卵蛋。”
当桑坦纳停在申银证券的时候,子玉的脑袋都要炸了。这个出租车司机简直就是话痨,阿拉、的拉的声音,仿佛魔音入耳。而铁军和国刚两个人就像好奇宝宝一样,打听着沪市的一切。那啥都不知道的样子,估计早就被人家打上了乡巴佬的标签。
申银证券是和万国、海通证券一起,成为此次认购发行的承销商,责任重大。上午他们趁着两家公司没有准备好,就购买了一万七千多张的认购证。张铁军为了晚一点被发现,还是切断了万国的电话线。
“特么的,这个司机真是能白话!我这脑瓜子嗡嗡的,都是阿拉、阿拉的。”李国刚恨恨的道:“比我们部队里的指导员还能说。真想把嘴给他堵上!”
“行了,别扯那有的没的,赶紧去四周踅摸一下,我和小鱼儿先进去。现在是一点五十,半小时以后一会在这集合。”站在申银的对面,二虎指着旁边的电线杆子。
“这特么天气预报不准啊!零上十度咋就这么冷,冻死个人。”张铁军骂了一嘴,便走向右侧,混入汹涌的人潮。
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成立于1990年9月1日,起步是相当的早。而申银证券的大户室,更是和沪市证券交易所同一天开业,大泽起龙蛇的年代,这里的草莽英雄就是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能,也间接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再加上申银的位置更好,交通也更便利,这也让它门外的观察者更多。
当二虎拉着子玉挤进大门时,一股夹杂着汗液、脚臭、烟草等多种味道的热浪扑面而来。前面的柜台处也是排起了长龙。
“我在这先排着,你去街边找他俩,让他们雇几个黄牛或当地人。”二虎摘下子玉脖子上的书包,把三十万搂在怀里。
“行,要是不限量购买,你就把这钱都卖了。”子玉叮嘱完,又费力的往外挤。
“小兄弟,你是不是要买认购证。”刚挤到门口,就被一个穿着夹袄的妇女拽着问。
“我不买,我家大人要买。”子玉见妇女一脸的焦急,没有把话说死。
“那你能不能让他买我的。”大姐急声问。
“你有多少,为啥要卖啊!”子玉知道这时候的人们还在迷茫中,很多人有机会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又阴差阳错的丢掉了。这个一脸焦急的大姐,应该也是这里面的一员。
“哎,还不是我家那个熊货!”大姐拉着一脸稚气的子玉大吐苦水。
大姐叫万宝芬,丈夫沈万发是万国证券石化信用社的一名小职员。这次认购证出来前,公司就开会鼓励内部购买,老总说能发财。于是大胆的沈万发就把家里的积蓄4500元,都购买了认购证。中午回家的时候就和她炫耀,说是以后就会发财云云。可大姐就毛了,尤其听弄堂里的邻居们说这个东西不好卖,黄牛都不收,于是就背着丈夫来到申银考察。结果发现人家都是十张八张的买,黄牛也都是在观望,心里顿时就慌了,准备张罗着卖掉一百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