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不对啊!”刚开完会,妈妈突然道:“你不是说今年要盖家属楼么?怎么没有留这个钱。”
“这个钱咱家可垫不起啊!”周琴对婆婆解释道:“去年咱家盖楼的时候还没涨价,而且不管是生产车间还是办公楼都是简易结构,所以不太费钱。但今年我找钢厂的建筑公司问过了,成本差不多是300元/平米。这还是钢厂内部钢材的价格,要不还得加50块。一栋楼四个门洞,一个门三户,两室一厅一卫共66平,盖七层就是5600平,造价就是168万,四栋楼就是七百万。咱家这俩钱儿,那能够啊。”
“那咋办,你大哥牛都吹了,这么些员工都眼巴巴得等着呢。”
“我通过谢县长的爱人打听过,银行开办了这个住房贷款业务。也就是银行可以垫付房款,然后个人可以拿着房子在银行做抵押,再慢慢还银行的钱。”
“还能这样!”妈妈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些。
“这是去年出台的新政策,咱家这赶上了第一波。大哥就想一步到位,多建几栋,万一以后政策有变化就不好整了。过了年我就去银行办这个贷款,然后让吕村长去办集体建房手续。咱家的这四栋楼,我估摸着差不多有一半都是三江村户口,所以这费用就低很多。”
“咋又成了咱贷款了?那不是还得咱还!”妈妈敏锐的抓住了话里的歧义。
“咱们只是跑手续,然后给做个担保,房主还不上贷款了,才会找咱家。但这些房主都是咱的员工,工资都在咱手里,哪能还不上呢。”
“啥事都有万一,要是摊上了咋整。”妈妈嘟囔着。
“听拉拉蛄叫唤还不种地了!”爸爸插嘴道:“啥买卖是个包个能行的!你就是一天瞎琢磨,孩子们都考察好了,你就安心的带孩子得了。”
“这是福利,咱也不赚钱呢!死老头子,你啥都没整明白。”
“妈,谁告诉你不挣钱的!咱的成本大概是350块钱,但是咱卖的时候按420块。然后可以给按员工的贡献度给打折,最后保证5%的利润。”
“闹半天不是福利房啊!那你们还吹啥,整的云山雾罩的。”
“老娘欸!咱就是一分钱不挣,外面的人也不会相信。所以咱必须要挣这个钱,然后用这个钱再给大家谋福利。比如说建个御八珍幼儿园,或者给村里铺个路、修个桥、建一个公园啥的,这样更能挣个好名声。”姬子栋搂着妈妈道。
“那一平就是400多块,一户就得三万块啊!”妈妈啧啧两声“工人才能挣几个钱,能买得起吗?”
“我问过银行了,要是贷一半的款,分二十年还,一个月就是180,要是分三十年还,一个月才不到150。双职工都能扛住,要是老人再能帮个忙,压力就更小了。”二嫂解释。
“哎,一套房子得还半辈子的钱!犯得上吗。”妈妈摇头。
“这个还真要宣传一下。”子玉对二嫂道:“你帮着员工算个帐,是每个月交房租给别人,交二、三十年的房租好,还是每月交贷款,最后给自己留下一套房的好。而且现在物价涨得快,工资涨的也快!两年前的平均工资还不到一百,现在咱家人的平均工资都要一百五,再过三、五年还不得涨到两三百,那个时候的150还算大钱吗。”
“那倒也是!”姐姐也插嘴:“去年建禾丰二厂才110一平,等建三厂的时候就涨到了130,不到半年就涨了将近20%呢。”
“那咱家的熟食是不是也得涨价了。”
“娘啊,下半年都涨了两回了。”大哥笑着说。
“你这也不上市场买菜,肯定不知道啊!大豆腐都涨了一毛钱。你说其他的能涨多少?”
“是哈!”提到熟悉的领域,妈妈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
“咱们要集资多少钱出来?”等散了会,大哥叫了二嫂、马三和子玉去自己屋里继续商量房子的事。
“按总房款的30%吧!光指着贷款也不行,利息还是挺高的。要是能筹个两三百万,总利息就会下降不少,工人们也能少还一点。”二嫂道。
“其实可以用一下咱们的流动资金。”马三扒拉着手指头,“四栋楼总造价不到700万,集资两百万应该不难,今年任务是8100万,每个月就是将近700万的流水,而且一半以上都是现金,咱们用50%的流水就是三百五十万,这样再用银行的短期贷款就行,六个月以内的才8.1%,要是再借着饲料厂的名义整点助农指标,还能降低10%。贷200万,一年不到15万的利息,平均给300多户,一个月才40块钱。比那个住房贷款划算得多!”
“这样也行!咱们门店收的都是现金,养殖场那里压个把月的款没关系,禾丰的老板就在这儿,你那里能不能挺住?”二嫂问子玉。
“这个得问我姐!”子玉不清楚资金的具体用途,只能把姬子秀也喊了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