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于谦林发布了医药城规划以后,山城市就像是一个巨人,调整着自己的身体,慢慢的站起来,准备走出低谷,开始奔跑。
这一阶段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改制。首先是把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做了股份制,由山城国资控股,再引入港资法人股,同时发行原始股,让员工购买并持股,强化管理和销售,用以激活企业。样板企业已经基本落实完毕,山城县制药一厂、市制药厂都按此执行。
其次是通过撤换效益不好、规模较大的药厂一把手,并与港资或者民资公司签订合作合同,把品种的销售权进行承包,用以换取企业的正常运转。长白投资的大部分合作企业都是这一种,其中也包含了天池儿药和神农制药。
第三是把效益不好、资产较少的企业进行承包。这个目的很单纯,就是以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手段,给政府减负。这十几家药厂的总资产不到500万,可银行贷款已经超过了800万!还有几百个工人要养活,每个月基本工资还要六七万。
最后还有一个新方案,这是4月份才出现的“中策现象”。
中策公司是1991年12月12日在港城一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易名成立的,全称为“港城中国策略投资公司”。从1992年4月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以建立由中策控股51%以上的合资企业的方式,增加在国内的股权投资,把国内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百余家国有企业成批改造成35家中外合资公司。在合资后,企业的机制得到了转换,效益有所提高。这种投资的规模、对象、行为、方式,被称为“中策现象”。
后世对这家公司和董事长黄鸿年个人都有所诟病!黄鸿年是印尼巨富的儿子,在12岁时被送到国内学习,经历了“十年人道洪流”,到晋省农村插队锻炼过,和许多领导人的子女共同成长,友谊深厚,所以人脉关系极广。改革后,其本人对国情有较深的了解,又与在职的很多人关系莫逆,于是公私兼顾的开了不少绿灯。这一系列的收购的是非功过,已被后世键盘侠扒的干干净净,但这个模式的确给很多人打开了一扇窗。
于谦林就想通过这种方式做一下试验,首选的就是姬家、刘家以及孟家正在合作的五家药厂。所以他接到子玉电话的时候还挺高兴,约他下午带着哥哥去家里见面。
“你们要建冰箱厂?”于谦林有些讶异。
吉省虽和辽省毗邻,却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山城已经算是工业基础雄厚的,但也就在制药和葡萄酒上有一点优势。剩下的那个钢厂,就是因每省必建的国策需求而保留下来,和人家一比,就是个渣渣。现在姬家要建一个冰箱厂,这可算是大手笔了。
“我们专攻商用冷柜,冰箱不是重点。”姬子玉解释道:“这是一个细分市场,前几年可以避开和大厂的竞争,有机会从小做起。冰箱以后可以做,但不是前期和海尔、华菱这些较劲,咱也弄不过人家。”
“市场容量够吗?”于谦林没有接触过这类企业,无法判断。
“咱们的经销店、便利店、饭店、酒店、实验室和医院,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不说别的,光一个经销店全国就有多少家?二三十万家不成问题吧!现在一台要2000多,这就是几个亿的市场。”
“哦,你们准备投资多少?在哪建厂?”
“我问了沪市的朋友,一条意国产的生产线,大概需要200-300万美元,也就是1100-1600万人民币,整体下来大概要投资3000-5000万吧。”姬子玉没让哥哥说话,“我们想在仲道建厂,最好能在三江村。仲道有钢厂和配套的电厂,电力有保障。而且还有积累的工业人才,比较适合企业的发展。”
“年生产能力多少?需要贷款不?”
“一条生产线是10万台,一两年之内基本就够用了!要是咱们政府有支持政策,给点低息贷款就再好不过了。”子玉打蛇随棍上,一点也不客气。
“你小子啊!真是脸皮厚。”于谦林用手指虚空点了点,“你们做一个可行性的投资报告,交给区轻工业局,我会让小沙重点跟进的。剩下的那些东西,只要不违反原则,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政府应该做的。”
“好嘞!谢谢舅舅。”
“子强,听凌峰说,你们福达金属现在挺忙的。你又做这个,精力能忙得过来么?”
“于市长,福达金属的工艺比较简单,又是流水线作业,只要是一线工人培养出来,其他的没啥问题。”姬子强赶紧解释,“过几天,会有一个大学生接替我,是钢厂设计院的,响应国家号召,准备下海经商,实业报国。”
“有计划就好!山城县的反季节蔬菜大棚也是重点项目,要是耽误了,你谢叔叔得扒了你的皮。”于谦林警告道。
“不能!不能!”姬子玉也被吓了一跳,心里琢磨着谢凌峰的目的。
“谦林,你们吃点香瓜!姐夫派人送过来的。”李玉兰从厨房端出来一盘白兰瓜,瞅着水灵灵的,还都细心的抠去了内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