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间,大一的上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姬子玉只觉得大学的生活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上一世,他只上了大专,学的是铁路运输管理,说的很高大上,可干的不过就是调度的活儿。那些所谓的专业知识,根本不需要两年的时间,甚至只需要在技术学校,跟着师傅学个两三个月基本就能完成。那些什么铁路设计、运输筹划、信号管理、内燃机工作原理等等,只需要学个皮毛,哪怕不学也无所谓,因为教材都是十年前的!
这个大专存在的真正目的,不过就是把一部分的人区分出来,放在社会的合适生态位上,保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所以他的大专生活,饮食上略显贫瘠,业余生活则多姿多彩,学习上自然就是六十分万岁。只要不挂科,什么通宵打牌、翻墙看球、熬夜喝酒也都是常态。他也是不想咸鱼下去,才在第二年自考了汉语言文学的第二专业。至于为啥不在本专业上发展,那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最高学府也就是他所在的学校了!
这一世,他考上了华清大学,但实际上的感觉就是在上高四。每天不是上课,就是看书做题,业余时间又要参加各项校内活动,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可以预见的未来,他还要继续上高五、高六、高七,要是再读个研的话,就要把高中生活搞上十年。但这也仅是他在精神上吐个槽,实际上他还是比较满意这样的生活状态——每一分钟都没有浪费。
以前他也听说过高考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争夺的就是不同的稀缺资源。上一世,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情商、智商也都在线,可为啥不能站在行业金字塔的顶端?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起那种高度。他也隐隐知道知识体系、思维模式最终会带来不同的人生,但没有亲身体验,大部分只能来源于臆测。不过这次,他有机会在顶级的学府里,听着国内顶级大牛们的课程,和顶级聪明的同龄人同学习、同思考、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加成,让他和大多数的同龄人,已经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以后哪怕没有了先知优势,也能保证他成为精英的真正基石。
九月份,子玉就在华清校园里买了房子,可只作为临时的居所和给电子设备充电的地方,也在那里和小倩及家里人联系。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去各个教室学习,一起回自己寝室休息,六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他没有掩饰自家经济上的富裕,自然也不会去装逼打脸别人,在淳朴的93年,在顶级聪明人聚集的华清,只有真实才会赢得朋友的信任!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五人也没有掩饰各自的大致家世:老大王承斌父亲在中组干部一局,母亲在教育部;老二谢靳东是地道的皖省农民,在家也排老二;老三杨剑戎将门出身,爷爷和父亲还都在部队上,瞅着级别不低;老四傅燕国小康家庭,经济上有些抠门,但对朋友却很热心;老五赵卿笏父母都在国企,父亲是财务科长,母亲在邮电局。
六个人不太计较财产,也没有影响拔刀的红颜出现,感情也就历久弥新。知道王承斌和杨剑戎会开车后,姬子玉把切诺基贡献出来。每到周日,他们就会挤在一辆车里,去闹市或周边玩耍。有时候也会去中组部食堂蹭个饭,去通州基地看看工程,去杨爸所在部队练练手、摸摸枪。有华清的背景,他们都算是一时俊杰,朝气蓬勃,未来前程广阔,各家自然也都看好他们的友谊。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大家寒假怎么安排?我在四九城呆了快二十年,今年说啥也要出门转转。”又一次蹭饭的途中,老大王承斌问众人。
“学生处说12号放假,那不还有二十多天呢!”赵卿笏反问。
“所以才要提前筹划啊!”被票选出来坐在后备箱里的傅燕国插嘴道:“我得想办法让俺爹多给点活动经费。”
“爷爷交给我个任务,让我去奉天拜访一下以前的老战友!”开车的杨剑戎目不斜视的回答。
“听说冰城的冰灯不错,要不咱去奉天溜达一圈,再去冰城溜达溜达?”谢靳东的东北话也有了三分神髓,他家在蚌市,主城区坐落于淮河南岸,行政区划涵盖淮河两岸区域。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节点,地理呈现出典型的过渡性特征,这让他对真正的南方和北方都很向往。
“你的小金库攒了多少钱了?够嚯嚯的嘛!”傅燕国问。
“咱们每月有60多的补助,我都攒着呢!期中咱就是一等奖学金,现在还有500多呢。咋样,比你这个伸手的货有钱吧!”
“切,也就是哥们外语不行,要不一等奖学金也有我一份!”傅燕国低声咕哝。
“到东北了,我安排!哪用得着你们花钱?瞧不起谁呢。”副驾上的姬子玉转头质问。
“到了冰城就进了我的地盘,咋也得我当回地主啊。”赵卿笏不服气的道:“老六,这点面子你不能不给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