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帝则对百官更加猜忌,或许会不断权衡制约,确保皇权的稳固和集中。
即便是使用这种极端的手段,可以在王文川在位的时候尽可能地推动新法,但新法的结果多半还是不会太好。
国库肯定会充盈,对外的战事也会有所改善,但民众的生活却不见得能变得更好。
多半还是要在民间背上千载骂名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位权相或者皇帝,真的有天纵之才,那么就可以为王朝续命;如果没有,那整个王朝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坍缩下去。
因为昏君的瞎折腾,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能制约了。
王文川虽然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权相的路线,但他在变法的过程中频繁与旧党官员发生冲突,政治斗争的经验是绝对不少的。
可是,王文川还是努力地维持着党争的底线,虽然表面上将旧党从朝堂中全都驱逐了出去,但至少还留下了余地。
对皇帝,也没有听之任之、一味媚上,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因此而引发皇帝的不满。
从结果上来看,他推行的新法并不成功,但至少谋得了善终,新旧两党的激烈党争也是在他死后才开始。
在他执拗地坚持底线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出了自己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即便王文川此时看到了楚歌的路线,心中清楚这种权相路线可以将变法推得更深,但也只是感慨赞赏了一番,并未表现出太多豁然开朗的情绪。
这是一种解法,但显然并不符合王文川的性格。
孟原对此似乎也早有预期,他的双手一挥,眼前雾气缭绕,又换了另外的时空。
“荆公再看,这是晚辈为您展现的三种另外的可能性中的第二种。”
来到第五集,又是孟原为王文川展现的另外一种可能。
王文川再度打起精神,显然他也想知道这到底是哪种另外的解法。
至于荧幕前的观众们,则是在期待之余,又有一些疑惑。
还有另外三种可能性吗?
从之前玩家们的通关情况来看,楚歌的这种办法已经是大家公认的单人模式下效果最好的解法,而且权相路线别管结果如何,至少过程是让人心情比较愉悦的。
本来以为孟原会将权相路线的解法放在最后展现,却没想到竟然在第一个就拿出来了。
就算最后一种可能性是玩家群穿,那么第二种可能性又是什么呢?
众人继续认真看第五集的内容。
……
雾气散去之后,王文川愣住了,荧幕前的观众们也都愣住了。
因为……眼前是完全陌生的景象。
摩天楼宇之间,老式的汽车往来,川流不息。密集的人群穿着现代的西式服装,行色匆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信。
王文川有些诧异:“这是……”
孟原解释道:“荆公,这是九百余年后的某处异国。”
王文川神色有些恍惚:“九百余年后……竟已繁华至此?”
在眼前的画面中,有太多他不认识的元素,不论是飞驰的汽车还是摩天的楼宇,都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但不论时代再怎么变化,人终究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而更让王文川感到惊讶的是,眼前的大都市中,路上的行人虽然行色匆匆,但那种洋溢着的幸福和自信,却让人由衷地感觉到,他们的精神面貌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完全不同。
这一幕,甚至有些接近于王文川脑海中曾经幻想过的尧舜时期了。
在古代,所有文人言必称尧舜,是因为尧舜在古代读书人心目中,已经是一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东西。
事实上,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尧舜时期再怎么被吹,也无非是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人人幸福的太平盛世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现代人,从不会去羡慕古人。
而王文川变法时却必须以效法尧舜的借口才能推行下去,不得不说,这也算得上是一件相当悲哀的事情。
而对于荧幕前的观众们来说,这一幕就相当熟悉了。
“咦,这不就是二十世纪初的景象吗?”
“为什么要给王文川看这个?”
很多玩家都有些不解。
虽说之前孟原也曾经给盛太祖看过现代人的生活现状,但那毕竟是盛太祖自己要求的。
而现在,孟原明明是在给王文川展现变法的另一种可能性,为什么把镜头转向了二十世纪初的异国?
王文川疑惑道:“这与新法又有何关系?”
在他看来,这个异国的日子已经远胜当年的齐朝,甚至超越了幻想中的尧舜时期。既然如此,又跟他当年力主推行的变法,有何关系呢?
毕竟他那时候变法,是因为看到齐朝三冗问题严重,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已经到了不变法就会慢性死亡的境地。
而眼前这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又与变法有何关系?
孟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挥挥手,让眼前这座庞大城市的时间流速加快:“荆公,你再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