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径三厘米的圆盘上面开八个齿,成为一个比较粗糙的齿轮,这应该是做得到的吧?
接着在一个直径三米的圆盘上面开八百个齿,应该也是做得到的吧?
把它们对接在一起,双方的齿会始终一个咬着另一个,从来都不出现差错。
这种精密度应该是能够比较容易的实现的。
于是就完成了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装置。
于是手摇小齿轮每个周期的时间差不会超过一秒,体现在大齿轮上是不会超过零点零一秒。
大齿轮就是在匀速转动。
于是手摇一百圈,大齿轮才转一圈,螺栓才转动一圈,刀具在它上面才刻出一圈螺旋线。
有了好钢,想加工齿轮就非常简单。
本来手的操作极为不精准,借助齿轮就可以变得非常精准了。
具体做法就是用手驱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于是手的很大的动作只变成了很微小的转动动作。
然后就有能力进行各种微调。
这种做法是否可以用于生产出标准的钻头和容纳它的洞眼来?
不知道。
事实上他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回贫铁山的路上他禁不住又进行了很多思考,并且感到疲惫。
他因为缺少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所以被精密仪器这个问题给难倒了。
他的法子都很笨。
但是他觉得自己目前的机械加工精度已经能够用来生产一些物品了。
比如说,齿轮。
这个相对来说较容易。
把齿给做大一点,互相的咬合就会容易很多。
齿轮组也不是那么难以制作。
连两千年前的人都制作得了齿轮组,他也能。
其实有了齿轮组就有多种精密机械,但是他暂时不知道对齿轮组加以利用。
现在他比起古人拥有一个重大的优势。
那就是他会用热风炉炼钢。
能够炼制出非常好的高碳钢。
于是他就拥有质量非常好的刀具。
用于加工的时候非常省力。
他的钻头、机床上的各种刀具都不那么容易坏掉,磨损的也比较慢。
他对机械加工的要求是,精度足以生产标准的螺丝和螺栓。
他现在的思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么?
他觉得还是有些悬。
那么,他可以试试用齿轮组进行微调,把两根有一定距离的针调节成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并且使得它们都可以沿着直线平行移动。
然后把一块木头放在它们两个之间。
让它们的尖都戳入木头里。
然后转动这块木头。
平行于木头设置一把刀子。
刀子可以平行于上述直线滑动。
接着把刀子靠近木块,并且推着它前后移动,木块就会被加工成标准的圆柱。
出于同样的原理,也能够把金属给加工成标准的圆柱。
也能够给钢板开出标准的孔来。
也许他把机械加工给想的过于难了。
借助齿轮组,他能够调节出十分之一毫米的距离。
于是便可以把材料加工到十分之一毫米的精度。
于是制作出精度高的机床是完全有可行的。
再然后他生产蒸汽机的机床便达成标准了。
思考使人疲劳。
为了减轻这种疲劳,最好多做体力活。
回家的路走起来总是那么长,那么累。
有奉献精神是对的,但是为什么要把自己给折腾的这么辛苦么?
他的几位同伴先后问过他这个问题。
十四个人。
除了他,都是原始人。
虽然这半年多以来每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一样高,但是每个人都走完了这条辛苦的路,有多少力气全都用尽了,没有保留。
大家都很了不起。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一次英雄般的旅行。
或许他们的后人会把他们这次的行为编成故事,或者在历史课上进行学习。
他的三次出远门中,这次是最累的。
大约原因在于,前两次都是由别人负责。
这次是由他负责。
第一次是由土俊大伯负责。
第二次是‘黑虎’负责。
这两位都是真正的英雄。
他终于负责了一次,却把自己以及别人都给折腾的够呛。
不知道为啥,一想起来觉得眼眶有点湿润。
真是太辛苦了。
他的健康状况在逐渐恢复。
他嘴角的水疱逐渐消失了。
休息的时候,他把自己收藏的各种好玩意儿都送给了这些同伴们。
包括极为贵重的乌木手链。
他给每人送了一串。
他在果园村的时候没有能力加工乌木手链。
因为没有金属工具。
如今他连高碳钢都有几十斤了。
他能够把乌木珠子打磨的又圆又滑,也能够用弓钻给它们打眼。
他现在的弓钻打的眼并不够标准,但是一个乌木手链又不是啥精密机械。
他知道,在他老家,乌木比金银珠宝都贵重。
所以他赠送他们每人一串乌木手链,就像是赠送给他们一串钻石手链,乃是非常值钱的宝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