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隔三差五的就去苟岳山家闹,说他们曾经养过他几年,非让他出钱给二人养老。
苟岳山虽然以前是混混,混不吝,后来成了帮派的三把手,大权在握,可是面对着亲人,哪怕是抢了他的地和房子的亲人,他也只有认怂的份。
给了一次钱,就会来要第二次,安娘不愿意了,不让苟岳山给,他大伯母就骂安娘,还将人给打了。
苟岳山一下就急了,打他骂他行,但是不能动他媳妇。
他要跟大伯家断亲,最后闹到村长那里,苟岳山一次性给了二十两银子两家断亲了,老死不相往来。
怕安娘在家被欺负,苟岳山干脆带人搬到大王庄来住。
他已经在上二丫宅子旁边重新盖房子呢,以后打算跟老大做邻居,也好为老大办事。
上二丫觉得他这事办的还算利索,这样的亲人不来往也罢。
说完苟岳山家的事,上承福问闺女学堂的事情。
“闺女,学堂已经建好了,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爹,这事您跟夫子商量就好,我不掺和。”她只负责出钱。
“好吧,我跟才俊商量着过两天开始报名,统计一下人数,好提前做准备。对了二丫头,大王庄的王秀才找过我。”
“王秀才?想来当夫子吗?”上二丫猜想。
上承福点了点头,“他是这个意思,这不学堂还没盖好,本村好多人都来问关于上学的事,收不收大王庄的孩子。”
“爹,以后学堂的事就您拿主意,要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在问我就好,我开学堂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上学,可不是给自己找事的。”
她可不给自己找麻烦,帮会她都交出去了,还有几千人的队伍,分别找好了人,她喜欢当甩手掌柜。
不对,她这叫会用人,自己亲力亲为才是傻帽呢。
上承福算是看明白丫头的性子了,嫌麻烦,得嘞,谁让我是你爹呢。
“好,那我做主了,学堂盖得挺大的,最起码能收两百个学生,那两个村子的孩子都收,如果旁边村子有孩子送过来,我也收下了。”
“孩子他爹,这学费要考虑一下了,咱们跟镇子上的不一样。”一旁的虞氏提醒丈夫。
“对,还是孩子娘想的周到,要是谁都收,那镇子上的学堂怎么办,学费差那么多,估计都会来咱们学堂,这不行。”
夏苗放下碗筷给公爹提意见。
“爹,其实镇子上的学堂之所以人多,费用贵,是因为那里的夫子都是过榜的秀才。不缺钱的人家还是会将孩子送到镇子上的。
这样上岭村和大王庄的孩子一个标准,其他村子的孩子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呢不能比镇子上的差太多,这样既不会得罪镇子上的学堂,又适当的照顾了村民。”
上承福二人想了下觉得苗娘说的对,“那就按苗娘的意思,至于王秀才,就让他来教书,正好两个村子两个班级。”
“好,爹您说了算。”上二丫又是这句话。
上承福知道她不会管,不过也要跟闺女汇报一下,说完学堂说族地。
“闺女,新的祖坟我跟你大哥还有你娘已经看好了,我想着找个吉日将你爷爷奶奶的坟迁过来,到时候全家要上山祭拜。”
“嗯,好,听爹的。”
“族地我跟你娘也看好了,如果买现成的良田,有一百五十亩,需要近八百两银子。如果买荒地自己耕种,可以买三百亩,到时候改成耕地在交一份钱,一共需要的钱不到二百两。
我跟你娘的意思呢,是打算买荒地,然后雇人开垦,等过两年族地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了,在旁边盖一处祠堂、、”
“爹,”上二丫打断了他的话,“良田和荒地都买了,还有祠堂跟族屋一起盖,到时候在买几个下人回来去族地那边看着。”
说着她从钱袋里拿出两张银票放在桌子上。
“爹娘,咱们现在不差钱,这张三千两是用来办家族的事,爹您自己估摸着花吧。不够了跟我要。娘,这张两千两的银票是给您的,咱家半年的花销。”
上大款将银票往两人面前一推,随便花。
两人直接傻眼了,这是多少钱,他们没听错吧。
虞氏吓得赶紧给她推回去,“当初不是说好了一年给五百两吗?怎么现在两千两了,还半年,你这是让咱家以后吃金子吗?”
“就是,族地什么的,现在就咱们一家子,哪里用的了那么多,给我三百两就够了,我把祠堂也盖起来。”上承福也附和着将钱推回去,吓着他了。
“爹娘,今夕不同往日,咱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精细一些,您闺女我有钱。”
“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赶紧藏起来。”虞氏板着脸。
这个先河不能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开始大手大脚了,在想回到简朴的日子就难了,再说他们现在已经过的很好了。
闺女赚钱也不容易,虽然不知道她怎么会有那么多钱,他们已经不打算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