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自然不可能有花不完的钱来购买大明的商品,不过大明通过商品出口之后,还可以持续的对朝鲜输出资本,在朝鲜大量投资,组织朝鲜人生产。从而获得大量的资产,朝鲜出口到大明的原材料也就会不断增多。
到时候朝鲜向大明出口矿产、木材、煤炭等等原材料,大明则向朝鲜出口商品,大明能用更少的劳动力换到更多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成功。
朝鲜人能买得起多少大明的商品,取决于他们能产出多少价值的原材料,以及有多少大明的投资。
朝鲜的局势也比较稳定。赵彦这个总督已经成为了朝鲜真正的‘太上皇’。军政都一手抓。朝鲜大将军李治因为被捆绑在了皇家财团的战车上,对赵彦非常-配合。
朝鲜王李倧则悲剧的住在王宫里混吃等死,荣华富贵是少不了他,但是真正的权力却是没有了。
与日本的贸易则并不是持续的,而是和德川幕府约定在每年六月进行。而这一年六月的时候,原本泉州月港是有很多商船前往日本的。可今年却是寥寥无几,因为皇家海军正在持续的在琉球群岛海域拦截过往商船。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荷兰人的商船就损失了三十多艘。大明民间商船同样也被拦截了二十多艘。
能成功前往日本的只是少数商船,当然德川幕府对于荷兰人以及李旦手下的商船,都并不排斥。
尽管和大明达成了贸易协议,但也不意味着会拒绝这些商船。倒是并不在皇家海军拦截的葡萄牙人的商船这一年到日本之后就悲催了,德川幕府开始拒绝与葡萄牙人贸易。
因为贸易上直接与大明官方进行,而原本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能给日本提供的火器方面,大明反而更先进,而且价格也比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更低,德川幕府也不需要葡萄牙人了。
就算是荷兰人的个别商船突破了大明皇家海军的封锁到达日本,日本人对这些荷兰人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
从商品上来说。荷兰人提供不了什么能够很吸引德川幕府的东西了。大明的各种商品比荷兰人要好太多,现在荷兰人在火器上也没有了优势。自然对荷兰人没什么热情了。
对于大明皇家海军封锁贸易航线的问题,德川幕府实际上也有些担忧大明会一家独大。
但是德川幕府更害怕大明支持日本的其他大名,所以在这一点上德川幕府也不敢表达出什么不满。
这年头的日本实际上还不似后世的日本那样,成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单民族国家。这年头的天皇没有被神话,各个领主之间相互征战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德川幕府尽管很希望能够摆脱大明对日本的宗主国身份,但同样也没有胆子正面和大明对抗。
让德川幕府比较安心的是,当前大明并没有干涉日本的想法。
日本与大明的贸易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日后每年贸易一两个月。皇家海军对日本的贸易垄断还是比较成功的,荷兰人和民间商船没有几艘能成功前往日本。
荷兰人因为遭受了重大损失,已经决定放弃日本市场了。
大明皇家海军在琉球王国设立了军港,并且布置了不少战船和兵力,荷兰人对此基本上是毫无办法。
宋克真在为荷兰人在海上与大明皇家海军的交锋受挫而头疼,在荷兰人本土对巴达维亚支援之前,是没什么更多的想法了。
不过让宋可高兴的是,荷兰本土已经传来消息,今年年底本土将向巴达维亚支援十五艘军舰。
当然这是东印度公司能对巴达维亚支援的最大力量了,再多的话,荷兰的其他贸易航线都将受到一定影响。
西班牙人同样也在向本土求援,西班牙人就财大气粗多了,本土决定增调三十艘军舰到马尼拉。
不仅仅是想要防守菲律宾,还有意图通过战争的方式,逼迫大明重新对西班牙开放贸易。
而在台湾方面,天启三年的开发行动还是比较顺利的。
台湾西部沿海地区的海盗被清缴之后,皇家农业公司在台湾西部接连建立了六个据点,同时在台北、宜兰地区也开辟了据点,每个据点都开辟了大片农场。
唯一的问题就是台湾的土着发生了矛盾,不过很快被镇压了下去。对待这些土着,官府采取的快刀斩乱麻的政策,先镇压,后安抚。
把土着打怕、打乖,然后纳入管理,一视同仁。愿意生活在山区的土着,朝廷承认他们在山里的地盘,并定期开设市集与他们交易,双方和平相处。而在平原上生活的土着,则一律纳入官府管理。要么分给土地自己耕种,要么成为皇家农业公司的工人。
要想快速的把台湾开发出来,磨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尽管那样可以缓和矛盾,增加磨合的时间。
但朱由校要让台湾成为大明的商品粮、商品糖产地,就不可能那样墨迹。
对于纳西土着来说,生活在大明的管理之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更好。毕竟如今台湾是以皇家农业公司为主的开发模式,大明不会向台湾移民太多人。因此农场工人的待遇是十分不错的,尽管工钱未必有多高,但是福利却是有所保障。相比他们此前甚至有些茹毛饮血的生活水平来说,生活质量是大大提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