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似乎都是有着某种默契似的。
第二天一早,号角响起,背墙结寨的高句丽军队走出营寨,在沓氏城外列阵,沓氏城内的辽东军也排着整齐的队列,从城中鱼贯而出,到城外列阵。
而与此同时,在海边旱寨结营的大夏军。
也将大片营寨栅栏放倒,然后鱼贯而出在寨外结阵。
双方相距不到八里。
……
陶应和庞统等人站在高大的望车上,举起望远镜,将“辽高”联军的布置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高句丽十万大军,摆的就是很简单的方阵。
共五个方阵。
前面三个方阵是骑兵,每个方阵约两万人,共计六万骑兵;后面两个方阵是步兵,每个方阵也是两万人,共计四万人。
很明显,他们的意图就是用骑兵进攻将大夏军冲乱,然后,用步兵跟在骑兵后面扩大战果。
这是很常用的打法,名叫……步骑协同。
没有什么技巧性,但简单实用。
……
辽东军柳毅的三万人马,则军阵要整齐很多。
柳毅的军阵列于高句丽军队的左边,
三万人马分为左、中、左、后四个军阵。其中左、右两翼各是五千骑兵,后军也是五千骑兵,中军是一万五千步兵。
这种军阵,比简单的几个方阵要高明很多。
因为,中军步兵厚重,可随时支援两翼;而两翼是骑兵,又可保护步兵的侧翼,使敌军的骑兵不能利用其机动性,绕到步兵的侧面攻击步兵。
在后军安排的五千骑兵,则是机动兵力。既可以保护步兵的后臀,又可以随时利用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增援左右两翼的骑兵。
论阵战,汉人的军阵还是比胡人厉害得多。
……
由于有望远镜这种利器,陶应将“辽高”联军的军阵情况,及其优劣、破绽等等,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然后,就挥动旗帜,摆了个奇怪的大阵。
这个大阵也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在面对辽东军一侧。
由吕布为主帅,张绣为副将,带两万骑兵,结成一个方阵。这个方阵是专门用来对付柳毅的三万辽东军的。
第二部分,在面对高句丽军阵的一侧。
由陶应和庞统亲自负责,领四万步兵和五千骑兵。
布下了由姓王的老祖宗……鬼谷子王诩(又名王禅)……创立的、号称冷兵器时代最复杂、最变化莫测的阵型。
这个阵型,就是……八门金锁阵。
原本历史上,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从这个阵型中演变过来的。没有演义上和电视上所说的那种什么“阴风”,“飞石”之类的玄虚。
讲的就是:
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对进入阵中的敌军进行……围剿和轮番作战,消耗敌军的体力和信心。
具体阵型如下:
……
(附录一:八门金锁阵的主视图。)
……
都看明白了吗?
娘希匹,老子也看不明白!
那就再看看看下面这个。
下面这个图就很容易理解很多。
再看不明白的,就是……“哼哼”。
……
(附录二:八门金锁阵简图。)
……
看明白了吗?
如果还不明白,那就要进行智商测试了。
估计智商在70~85之间。
相当于成年的家养“哼哼”。
……
其实,如果将这个图化繁为简。
只研究它的原理的话,就是下面这个样子,请见附录原理示意图。
……
(附录三:原理方块简图。)
……
这个阵型,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优点是:用好了能产生局部优势,并能瓦解敌军战斗意志。
缺点是:整个军阵分为九块“阵壁”。
这我非常考验布阵者的指挥协调能力。而且,每个“阵壁”的将领都要熟悉这个阵型,并且具有很强的带兵能力。
原本历史上,曹仁布下八门金锁阵为徐庶所破,就是因为……“中间通欠主将”。也就是曹仁及其手下各个阵壁负责的将官,指挥能力不行。而且,中心区域的将士数量和精锐程度不够。
只要绕过几道阵壁,直击中心!
整个大阵就会乱成一锅粥!
没那么复杂。
就这么简单!
……
这个军阵,是庞统摆的,陶应站在上面,是打酱油的。
庞统与徐庶、诸葛亮是师兄弟。
都是司马徽的徒弟,徐庶和诸葛亮会这个阵,他庞统自然也会这个阵。而且,在军事方面,庞统只会比徐庶和诸葛亮强,不会比他们俩差。
但是,若是说到这个军阵的强大,远非原本历史上曹仁的那个军阵可比,更是要胜过诸葛亮的……八阵图。
为什么?
因为装备更强大!
首先,不论是诸葛亮的八阵图或曹仁的八门金锁阵,阵壁都是用巨盾。
而庞统用的是……重型塞门刀车!
见图片:
……
(附录:古代的塞门刀车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