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安给工部下了一道旨意,让其在外城建造军械厂并把晋国所有各行省军械作坊迁移到京城,而负责人就是刘平安的姑父王元,别看王元不是读书人,也没功名,但他现在是工部郎中,主要负责晋国军械制造,权力不小。
小喜鹊摸了摸跑过来玩闹的虎妞小脑袋一下继续道:“我今天从椒房殿那边听到消息,两位老人家已经知道了封爵之事,还特意把安大人叫去问了话,要不皇上还是给平王一家一个世袭爵位吧。”
刘平安叹了口气,三叔一家被封平王,但一直到现在他也没开口给世袭王爵,如今看来是得下决定了,不管是爷奶还是朝中大臣都倾向给三叔世袭爵位,这也是延续大周惯例。
狗屁规矩,刘平安暗骂一句但还是决定成全三叔一家,可三娃那个混球别想当一品王爵,一旦三叔去世,他那一脉只是世袭郡王。
小喜鹊又把一些不太紧要的奏折说了一遍后起身前往后宫见两位老人家,他们一直跟三房住在一起,没办法,谁让两位老祖宗舍不得三娃。
“哎呦,这不是小喜鹊嘛,怎么有空我这里。”三娃刚从宫外回来就见到了他最讨厌的人。
“哼,小王爷又去哪败家去了。”小喜鹊一点好脸色没给。
“喜鹊来了,快进来。”刘张氏听到小喜鹊的声音急忙召唤。小喜鹊当年是她看着可怜从外面领回来的,她很喜欢这个小丫头。
“老祖宗好。”小喜鹊不喜欢三娃,可对刘张氏确是感恩戴德,没老太太他可能早已被卖进不良之地。
“恭喜老祖宗,皇上让我带个话过来,平王的王爵可以世袭,以后平王不在了,小王爷和其后代也可以世袭郡王爵位。”
“真的吗?”老太太还没说话,一旁一位长相温婉,漂亮的女子惊喜的问道。他是三娃新娶进门的妻子,也是未来的郡王妃吴淑婉。
小喜鹊跟这位世子妃很合得来,笑着点了下头。刘张氏满脸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三房就是她一根刺,一家全都没能力,特别是她宠爱的孙子三娃,那就是个惹祸精,这下好了,以后三房一家有了依靠。
“哈哈哈,小喜鹊,以后我就不找你麻烦了。”三娃挥舞手臂十分兴奋的叫了起来,郡王那也是王,何况是世袭爵位,嗯,以后得把大伯和父亲撵走,自己当宗人府宗正。
小喜鹊无语的撇了下嘴,这真是个废物,但人家幸运啊,堂哥是天下至尊,生下来就比别人尊贵,你还真羡慕不来。
……
刘平安躺在床上思虑着国家应该如何治理,三叔一家只是小事,大晋国以后如何治理,如何收税,养多少边军,如何保证后代子孙坐稳帝位,那才是大事。
特别是田税,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古代你千万别指望能收多少商税,也收不到,古代封建王朝田税才是根本,收商税,呵呵,说不好听的,天高皇帝远,下面各府县自有一套说辞,朝廷是收不上来多少商税的。
被后世网友吹嘘最能搞钱的宋朝,人家百分之90的税款是由田税和盐税组成的,至于宋朝为何有钱,很简单,田税和盐税收的高呗,要不你以为呢?
宋朝不光收田税还收人头税,那也能收一笔不小的数目。刘平安不会学宋朝,但他会借鉴宋朝治理国家的经验。
宋朝虽然比较拉胯,但内部管理还是比较平稳的,当然除了那个败家的宋钦宗,那就是祸害,一辈子只图享乐的废物。
第二日,刘平安起床跟一家人吃了早餐,又在寝宫门口坐了一会,带着小喜鹊前往皇极殿上班,是的,别以为皇帝天天宅在后宫待着,他每日都要跟朝中几位重臣碰个面。
“参见皇上。”见刘平安进来众人急忙起身行礼,他们都是朝中重臣,当然不会跟别人似的伏地下跪,再说了,也不是大朝会那样的场合。
刘平安看了一眼,跟往常一样,一共7个人,五位内阁大臣,加上工部尚书袁成章,督察院左都御史郑严。
郑严是安大钧推荐的,刘平安对于督察院没有太大好感,主要原因是言官听风就是雨,四处弹劾大臣,遇到英明神武的皇帝倒没关系,可遇到不明事理,幼稚的皇帝一定会惹出祸事,他以后会严厉削弱督察院弹劾官员的权利。
“胡大人,你是会试主考官,我会下一道旨意,此次会考取进士名额增加一倍吧,我大晋占领了整个山东,南直隶唾手可得,南方需要太多官员,尽量多取些进士。刘平安饮了口茶对坐在左侧的胡桥生吩咐。
“是皇上。”胡桥生站起来躬了下身,他心里十分得意,当初选主考官的时候,那场面让他激动不已,梁冠霖就是个举人,还是买来的举人,他要是能当主考官一定会叫人笑掉大牙。
至于钱塘和安大钧,呵呵,虽是进士但文采不行,进士也是靠后面的进士,跟他这样的探花郎是不能比的。
刘平安在众人身上转了一圈接着十分严厉说道:“我要准备写一个大晋祖训,我的子孙后代和你们这些朝廷官员必须遵守,不得更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