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侯一定是用这个威胁了蜀侯。
这家伙实在愚蠢,蜀侯是那种甘受威胁的人吗?
充侯很快写好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充侯劝巴侯不要轻易出兵,这样容易被蜀国有机可乘,而且黔中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魏国虽然说放弃了黔中,但这并不代表黔中就没有一点防守力量。
黔中郡依旧有数十万百姓,这些人在魏军撤走以后自发组织起了守军。
充侯劝巴侯认清形势,当心损兵折将还捞不着好。
然而,当充侯的善意提醒传入巴侯耳中的时候,巴侯却表现得颇为不屑一顾。
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眸,流露出一丝轻蔑之意,而后漫不经心地将那封来自充侯的信件随手扔到了一旁。
紧接着,他扬起下巴,对着身旁的侍从们高声说道:“哼!你们看看这个充侯,居然妄图阻止寡人的大计!他无非是害怕寡人借此机会扩大自身实力罢了。要知道,如今在这蜀地之中,他们充国已然沦为实力最为孱弱的诸侯之一。”
说到此处,巴侯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得意之色,继续滔滔不绝道:“再瞧瞧那黔中之地,现如今哪里还有半点像样的防守力量?
那里剩下的不过是一些由普通百姓匆忙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而已,这样一群毫无战斗素养、形如散沙般的队伍,又怎能与寡人麾下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大军相抗衡呢?
依我看来,寡人只需派出些许兵力,便可轻而易举地击溃这些所谓的‘军队’,进而收获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以及数十座繁华的城市。所以啊,这场战役,胜利一定是属于寡人的。”
左右人被巴侯感染,仿佛黔中真的唾手可得。
巴侯下令整顿军队。
巴国刚刚经历了攻打秦国的战役,百姓厌战情绪严重。
但巴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召了五万军队。
这些军队里面,巴人只占少数一部分。
巴郡被秦国统治了多年,许多巴人早就已经忘了故国。
这些人厌恶秦国的暴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支持巴国。
他们跟着巴侯,也是希望能过几天好日子。
但这位巴侯,显然让他们失望了。
巴侯也不过是个不顾及他们死活,一味穷兵黩武的家伙。
巴国百姓虽心怀怨气,却还是不得不接受官府的征召。
六月份秋收过去以后,巴侯正式出兵黔中。
巴军沿着江水顺流而下直击黔中。
十日以后,巴军从巴东进入到了黔中境内。
黔中郡西部地区和巴郡接壤的地方名叫巫县,此处别名夷陵,是黔中西部的大门。
巴军只要拿下此处,可以进入黔中。
巫县的守军不过三千余人。
这三千守军中大部分都是城内百姓自发组织起的城防军。
他们没有接受过多少系统性的训练,甚至严重缺乏军械盔甲。
然而面对十余倍的敌军。
巫县守军宁死不降。
巴侯派人进城屡次劝降巫县守军皆不予理会。
对黔中百姓来说,他们可以接受秦国的统治,可以接受楚国的统治,也可以接受魏国的统治。
但他们唯独不会接受巴国的统治。
巴国不过是个区区小国,对黔中百姓而言,他们绝不会屈从于一个小国的领导。
巴侯见劝降失败,十分恼怒,下令攻城。
巫县地势险峻,守军凭借山势据守。
巴军本就是临时征召的,心怀怨气,自然不愿出力。
因此一直打了一个月,巴军始终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巴侯非常恼怒,却又没有办法。
天气越来越炎热,巴军难耐高温酷暑,加上蚊虫叮咬军中得病者甚多。
巴军士气低迷,无力再战。
巫县守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经过了一个月的鏖战,守军死伤惨重。
现在城里就连妇人都在上城守城了。
说实话,黔中应该感谢他们被秦国统治了这么多年。
在被秦国统治的时候,黔中百姓人人思战,不少人都曾跟随官府打战。
所以他们在面对巴军的攻击,才能坚持这么久。
深夜,巫县县令将几个负责指挥作战的将领聚集到了一起。
“各位!”这位县令面色沉重的看着身边的几位将军说道:“如果再被围攻半个月,我们就会因为粮食耗尽,不得不投降,各位想要被巴人统治吗?”
众将齐声:“不想!”
巫县令继续说道:“如果各位不想被巴军统治,那我们必须组织一次反击,尽快击败巴军。”
众将顿时犯难。
组织反击?这谈何容易?
他们现在手上也就只剩下一两千人,而且还有不少妇人。
凭借这样的军队怎么反击十倍的敌军?
巫县令沉吟了一会后,开口道:“我早就已经写信给周边几个县的县令,他们也不愿意被巴人统治,所以我们周边几个县都愿意出兵援助我们,现在守军已经在路上。
当阳县的军队,最迟明天就可以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