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彪疑惑,这孙子长的眉清目秀,不像是赵家的种啊。
赵乐潼心中狂笑,【阿爹,怎么看谁都像是你孙子?他叫小善,是我在街上捡回来,让五侄儿先照顾,不是咱们家人。】
赵大嫂也给他解释,赵彪明白了,“想不起家人就在家里住着吧,不差他一口饭吃。
不过还是跟衙门说一声,别让人家家里人着急。”
赵大嫂应下了, 萧善见给大家行了礼,很标准,挺板正的,家里人都很喜欢,秀气的小孩儿,规矩懂礼貌,比家里淘气的孩子们可爱多了。
萧善见就这么过了明路,因为赵乐潼喊他小善,大家都跟着喊,真正的名字反而没人记住了。
吃了饭,赵佑宁和几个孩子要去族学,也带着萧善见,自家族学,多个人少个人无所谓的。
赵家不是小气的人家,把他和赵佑宁一样养着,赵大嫂还给了月例银子,和赵家少爷们一样的待遇。
萧善见挺聪明的,年纪不大,夫子教的都会,只是吃饭穿衣有些挑剔,只能穿绸缎里衣,棉布麻布衣服穿着起疹子。
赵大嫂还打趣他,真是个富贵身子,家里没钱养活不起呢,不过还是给他准备了丝绸里衣,萧善见满意地笑了。
这是后话,现在赵乐潼吃了饭,孔嬷嬷来接她去长公主府,赵彪才想起来,忘了跟孩子说了。
孔嬷嬷心中叹息,男人就是粗心大意,这么娇娇可爱的女儿,落在他手里怎么能养得好?
真的想抱回公主府,不还了,长公主养得起呀。
赵乐潼除了侍女,还带着陈昕玥,孔嬷嬷一身的武艺,陈昕玥要是能拜了她当师父,学了武功以后能自保也挺好。
孔嬷嬷不知道赵乐潼还惦记她呢,收徒她没想过,只想陪着长公主,做一辈子的主仆,伺候好长公主是她的使命。
长公主早早准备了孩子们爱吃的点心,厨房也请了会做孩子喜欢吃的饭菜的厨子,整个公主府像是活过来一样,所有奴才们被使唤的团团转。
只是赵乐潼很没有来,府里先来了不速之客,是三皇子妃带着一儿一女来串门了。
儿子今年七岁,女儿五岁,都是三皇子妃嫡出, 一母同胞。
三皇子 已经成年,出宫建立自己的府邸,被皇上封了贤王, 和他的封号一样,贤王就想做个闲散王爷,领着礼部的闲差,整日里吟诗作赋,寻欢作乐,家里也是妾室通房不断,日子过的很奢靡。
好在三皇子有个好母亲, 淑妃娘娘, 有她帮衬筹谋,贤王的日子过的很是逍遥自在。
只是淑妃也有累的时候, 儿子一直长不大, 她当娘的地位也不说多稳固,宫里一直有新人进来,皇上年事已高,个把月都不来她这儿坐坐,淑妃也是心里苦。
长公主回来,淑妃就盯上她了,无儿无女,又身份尊贵,还是皇上的胞姐,当年长公主和亲,也是为了皇上,这地位 ,皇后都得礼让三分。
要是能得了长公主的支持,皇儿的富贵日子可就稳固了。
长公主什么都不缺,淑妃也是聪明的,知道女人都想要什么,她肯定孤单寂寞,要是有小孩子陪着,得了她的喜欢,这关系不就拉上了吗?
于是她就让贤王妃经常带着孩子去公主府请安, 打感情牌了。
贤王妃虽然不情愿,去了几次,都得了不少赏赐,尝到了甜头,隔三差五就来坐坐,美其名曰尽孝心。
皇上知道了还夸她懂事儿呢,贤王妃越发来的勤了些。
若是以前,长公主不介意看她演戏,逗逗闷子,打发时间了, 现在一心都在赵乐潼身上,对他们母子三个就不太待见了。
功利心都写在脸上了,有几分真心?
人来了,倒是不好赶走,带到客厅去见长公主。
今日公主府大清扫,所有有危险的东西都收起来,磕着碰着小乐潼怎么办?
贤王妃看着热闹的下人们很意外,以前都是死气沉沉的,下人不知道躲在哪儿,不吱声你都不知道,怪渗人的,也是她不喜欢来的原因。
“今日府里是有什么喜事儿吗?这么热闹啊。”
带路的丫鬟道:“招待一位客人,长公主吩咐清扫干净了,没什么大事儿。”
“哦,什么客人啊?这么隆重?”
丫鬟不敢多嘴:“奴婢也不清楚,到了,贤王妃请进来等候。”
俩孩子进门就撒着欢儿的跑了,看到桌子上精美的点心抓着就吃,他们年纪小,饿的快,看到这么漂亮的点心哪儿能忍得住?
贤王妃假意训斥一句:“快放下,还没有给皇姑奶奶请安呢,别没规矩啊,母妃要打手心的。”
“皇姑奶奶还没来,我饿了,我要吃呀。”
贤王妃干笑,和伺候的嬷嬷道:“小孩子调皮,不好管,待会儿我给皇姑姑赔个不是了。”
嬷嬷心中无奈,这可是给赵小姐准备的,长公主很重视赵小姐过来,被他们给弄得一团糟。
吩咐厨房重新上一份,她们也不能说贤王妃和皇子们的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