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车间里,此时只剩下了他均匀的呼吸声和轻微的衣服摩擦声。
过了一会儿,车间里再次回荡起李辉那平静而有力的声音:“大家都先别急着下结论。”
李辉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着围在场地的众人,然后缓缓说道:“我们都来看看,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随着李辉的引导,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一起分析这个零件出现瑕疵的原因。
老工人们站在原地,满脸不甘地坚持认为是新方法的问题,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方式的执着,仿佛在守卫着自己多年的信仰。
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其他人。
而一些年轻工人则皱着眉头思考着,他们那明亮而好奇的眼睛在零件和李辉之间来回扫视。
他们被新事物带来的新鲜感所吸引,看到了新方法在这个案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与老经验不同的关键点。
他们的思维如同灵动的飞鸟,在新与旧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李辉轻轻拿起那个零件,在手中稳稳地握住,然后伸出手指,坚定地指着一个部位,目光中闪烁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光芒。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犹如洪钟大吕,回荡在车间里:“大家看这里,我们的新方法更加注重这个环节的精度控制,而王师傅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还是按照老经验的一些习惯,导致这个地方的加工没有达到新的标准。”
说到这里,李辉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中充满了理解和宽容。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随手画了几笔草图,试图让那些对工艺一知半解的工人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所在。
然后,他继续说道:“这并不是说老经验不好,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产工艺也需要不断改进,这新的方法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啊。”
李辉的话像一击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老工人们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他们平日里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工作,突然要接受这种新的理念,确实有些困难。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各自不同的神情,有的眉头紧锁,像是在努力理解李辉所说的逻辑;有的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在新与旧的观念里挣扎。
而那些年轻的工人们,此刻宛如一群渴望知识的雏鸟,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李辉的解释。
他们那明亮而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认同的光芒,仿佛在这未知的知识海洋中,发现了一座等待探索的神秘宝藏。
他们微微地歪着头,专注地盯着李辉,耳朵仿佛像是被赋予了魔法,不放过任何一个音节。
手中的笔记本在指尖灵活地翻转着,每一张纸都被铺平、揉皱又抚平,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描绘着他们心中对新方法的憧憬。
他们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诉说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个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绝不能轻易错过。
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深知,能够在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面前展现自己的求知欲,无疑是给未来的发展铺上了坚实的基石。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知识与成长的盛宴,是他们与新时代工业技术接轨的重要一步。
一场新老工人观念的大讨论就此热烈地展开了。
老工人们纷纷打破沉默,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和疑问。
那位身材魁梧的老工人,皱着眉头,脸上阴云密布,像是被一层乌云笼罩着。
他愁眉苦脸地说道:“这新方法太复杂了,会不会把生产效率给降下来了?咱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虽然效率不算高,但也稳定啊。这新玩意儿,咱得琢磨琢磨。”
旁边的老陈也一脸担忧地望着李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虑。他微微前倾着身子,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说道:“还有这资源方面,这新方法不会造成太多的浪费吧?咱厂子里的资源本来就很紧张,要是这新方法再增加成本,那可咋办?”
更有那几个比较固执的老工人,忍不住怀疑地插嘴道:“这会不会只是一时的噱头,根本不具备长期稳定性?以后会不会又有新的说法出来?咱可不能全凭他一张嘴,得看实际效果啊。”
而李辉则耐心地一一解答,仿佛是一位智慧的行者,在知识的道路上为众人指引方向。
当他开口解答时,他的声音时而激昂,如同山间奔腾的激流,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那激昂的语调仿佛让整个车间都为之震动,他仿佛在讲述着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在未知的工业世界里,新方法就像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大家要知道,这新方法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和实践,是在李向明领导下,很多技术员的共同研究下得出来的成果。
就拿之前我们在小范围内试用的数据来说,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百分之十五。这可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有目共睹的成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