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身体微微前倾,试图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时而又低沉而稳重,如同在诉说一段古老而智慧的传说,让工人们感受到新方法背后的深厚底蕴。
“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大家担心资源浪费,是吧?其实啊,新方法在资源利用上进行了优化。它通过更精确的计算和设计,让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就拿材料的使用来说,新方法能将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百分之二十!这意味着我们用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难道不是一种节约吗?”
随着他的解答,一些细节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展开。
他详细地讲述着新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在某个大型工厂里,采用新方法后,原本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要两天。
工人们不再需要在繁琐的操作中浪费时间和精力,每一个步骤都变得更加简洁高效。
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不良品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下降到了百分之一。这些具体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让老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新方法。
他告诉它们:“新方法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优化,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有保障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担忧就否定它,毕竟我们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走得更远。”
车间里的气氛时而紧张,像是即将断裂的绳索,只要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时而热烈,仿佛春天里燃烧的火焰,在新观念的引领下,燃烧得更加旺盛。
李辉的话语还在车间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工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波澜。老工人们听到李辉列举的那些真实案例和数据,脸上的神情开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那位原本皱着眉头、一脸凝重的魁梧老工人,此刻微微松开了紧锁的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动摇。他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下巴,像是在努力思考着李辉所说的话是否合理。沉默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道:“听你这么一说,这新方法好像确实有点门道。但咱干了这么多年,突然换成这个新方法,心里还是没底啊。”
旁边的老陈听到他的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的神情。他转过头,看向李辉,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李辉啊,你说这新方法确实好,可咱这是老厂子,生产任务那么重,要是换了新方法,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岔子,影响了订单交付,那可麻烦了。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详细讲讲,这要是推行新方法,具体该怎么做啊?”
年轻工人们听到老工人们的质疑,相互对望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其中一个年轻的钳工小李站了出来,他胸脯一挺,声音洪亮地说道:“师傅们,我觉得可以试试啊!新方法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说不定能给咱们厂带来新的机会呢!咱们不能再固步自封,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另一个年轻的女工小王也跟着附和道:“对呀,师傅们。我是学这个专业的,从理论上来说,新方法的优势真的很明显。而且我们都还年轻,学起来快,就怕咱们一直守着老一套,以后真的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了。”
李辉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工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点点头,说道:“小李啊,小王啊,你们说得对!新方法确实是大势所趋。其实啊,推行新方法并不是要完全摒弃老经验,而是要让新旧方法相互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着,李辉走到一台机床前,拿起一块零件胚料,开始比划起来。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那些零件胚料在他手中都有了生命一般。他一边操作着,一边耐心地讲解道:“你们看,这里按照新方法的设计要求,需要在加工的前期进行更为精细的定位和校准。这一步看似繁琐,但实际上却是保证后续工序精度的关键。以前咱们可能靠老经验能做出合格的产品,但现在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必须要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
老工人们在后面围得严严实实,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专注地看着李辉的一举一动。他们都沉浸在李辉所展示的新方法的世界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以往生产时的一些画面,心中暗自比较着新旧方法的差异。
那个一直眉头紧锁的魁梧老工人,此刻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似乎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如果按照新方法,自己在工作中的效率会有多大的提升。
老陈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他的目光落在李辉手中那块零件胚料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用新方法加工出来的零件,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可能让企业走向新的高峰的起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